虞山白云际,梁日树长秋。
为托烟霞好,因辞轩冕游。
荒台仍旧葺,涸井诧新流。
不作郊居赋,犹言似隐侯。
【注释】
①虞山:在句容县西南,有“金陵第一山”之称。
②梁日树长秋:梁日,即梁苑,汉时名胜地,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一带;《史记·魏世家》:“景帝封梁孝王为梁王,都于洛阳。”
③轩冕:古代卿大夫的冠饰,也指显贵的官位。
④郊居赋:即《北征赋》,东晋庾亮所作,描写隐居山林的隐士生活,意在讽谏当时统治者。
⑤隐侯:《史记·伯夷列传》:“夷齐饿不食周粟,饿死首阳之下,君子闻之,为之失色。”后以“隐侯”代指隐士。
【赏析】
沈仪曹是唐代诗人沈亚之号。此诗是寄给沈亚之的诗,作于大中五年(851),时作者任监察御史。诗写对沈亚之寄去的《虞山别业》一诗的酬和。虞山,位于句容县西,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梁苑,即梁园,在河南开封。两诗皆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景。首二句写虞山的景色。“白云际”,言其高峻入云。“梁日树长秋”,言其林木葱茏,四季常绿,春华秋实。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描绘了环境的优美,为下文写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了铺垫。颔联写隐逸。“为托烟霞好”,“为”字下得极好,写出了作者追求的是自然美景而不仅仅是闲适的生活。“因辞轩冕游”,则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隐逸之心已决。颈联写修葺。“荒台仍旧葺”,“荒台”二字用得极其巧妙,写出了荒废多年的台基,但依然得到修缮,说明自己仍然关注着国家大事。“涸井诧新流”,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远离政治中心,但仍关心民生。尾联写志向。“不作郊居赋,犹言似隐侯”,“郊居赋”即指《北征赋》,这是庾亮所作的咏叹隐逸生活的诗篇。作者自比庾亮,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仍有隐逸之志。
这首诗写得清丽自然,情韵悠远,意境深远。全诗虽未明说隐居之意,但通过写景、抒情、议论,把隐逸之意隐含其中,含蓄委婉而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