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启朱明,群仙降太清。
蓂犹亏一叶,芝已秀三茎。
磨镜非凡迹,悬壶岂世情。
不知尘市里,何处觅周生。

【注释】

四月十四日是仙诞日,因怀念而写下这首诗。

令节启朱明,群仙降太清。

令节即仲春二月,启朱明指太阳初升。

群仙:众神仙。降:降临。

太清:天空。

蓂犹亏一叶,芝已秀三茎。

蓂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预示吉凶的星)还只落下一颗叶子,灵芝已经长成三根茎。

磨镜非凡迹,悬壶岂世情。

磨镜,比喻磨砺自己。非迹,不是寻常的足迹。

悬壶,古代医家行医时把药葫芦悬挂在腰间,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世情:人间世事。

不知尘市里,何处觅周生。

尘市,指人世。周生,作者自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四句诗赞美了四位仙人的高尚品德。

首联“令节启朱明,群仙降太清”二句写令节启始,群仙降临于天地之间。这两句是全诗的总揽。“令节”,就是农历二月;“朱明”,即太阳初升的时候。“启”,开启、开始之意;“降”,降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群仙们降临到天地之间。

颔联“蓂犹亏一叶,芝已秀三茎”。诗人从自然界的物象入手,来抒发自己对神仙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蓂”即指蓂星,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故称“仙诞日”。“蓂犹”即蓂星尚且只有一颗叶子落下,“芝已”即灵芝已有三根茎上生出。诗人用“犹”“已”二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与事物的变化。

颈联“磨镜非凡迹,悬壶岂世情”二句是进一步赞颂仙人们超俗脱然的生活态度。“磨镜”,比喻磨砺自己。“非迹”,即不是寻常的足迹。“悬壶”,是古时候中医给人看病时挂在腰上的葫芦。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仙人们远离世俗、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尾联“不知尘市里,何处觅周生。”二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无奈。“尘市”,是尘世。“周生”,即作者自谓。诗人感叹自己在红尘中难以找到像仙人们一样的朋友,从而表达出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此诗是诗人在四月十四日仙诞日有感而作,他赞美四位仙人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