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与云浮,平看洱水流。
相邀二嘉客,来泛一仙舟。
烽火堪愁思,烟波几浪游。
望乡因叹逝,陈迹已先秋。
【注释】
①高阁:指海上浩然阁。②浮:飘荡;浮动。③洱水:即洱海,在云南大理市。④二嘉客:李宪、李侍御,都是当时人。⑤仙舟:泛指船。⑥堪:能,可。⑦陈迹:古迹。⑧先秋:先于秋季。⑨吴姜公龙也:《新唐书·文苑传》:“吴武陵为侍御史,与李朝隐同游,遇大风,舟覆,二人相抱以出水上,久之方苏,遂相携入蜀。”⑩因次其韵:于是用这首诗的韵脚来创作诗篇。
【赏析】
《暮春望海楼作》,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绝。全诗写暮春时节作者登上海上浩然阁观赏景色,并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首句“高阁与云浮”,写海上浩然阁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气势恢宏。“浮”字形象地写出了阁的高大,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第二句“平看洱水流”,从下往上看,洱水像一条大河流淌在脚下,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第三句“相邀二嘉客”,“嘉客”是对友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李宪和李侍御两位好友。他们相邀一同登高赏景,一起泛舟游玩,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深厚。第四句“来泛一仙舟”,“一仙舟”是泛指船,这里是指作者乘坐的那艘小船。第五句“烽火堪愁思”,海上常常有烽火,容易引起人们的忧虑和思念。第六句“烟波几浪游”,在烟雾缭绕的大海中划船游玩,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第七句“望乡因叹逝”,看到故乡的人已经先于秋天离开,不禁感叹人生易逝。第八句“陈迹已先秋”,这里的“陈迹”是指古迹,而“先秋”则是指这些古迹比秋天更早地被人们遗忘了。
这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开阔宏大。通过描绘海上浩然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高山、大河、小舟等具体的景物,也有烽火、烟波等抽象的元素,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非常强烈。另外,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