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知何处,螳川去不遥。
仙岩钟夜月,圣水梵时潮。
浴罢衣聊振,风停幡屡飘。
远公一相谢,乘醉下溪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古诗的字词、句式等内容进行识记和理解。在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并据此把握全诗的内容和情感;最后再结合诗歌的注释和题目要求,具体赏析即可。
本题:
鹫岭知何处,螳川去不遥。
仙岩钟夜月,圣水梵时潮。
浴罢衣聊振,风停幡屡飘。
远公一相谢,乘醉下溪桥。
译文:
鹫岭在哪里?不知其处,但知道它不远。那山势高峻,直插云霄,我站在山脚下,仰望着山峦,却不知它的确切方位。
螳川离此不遥,可以乘船前往。
仙岩的钟声伴随着夜晚的月光,圣水的波涛伴随着梵音的潮涌。
洗毕衣服,稍事整顿后,便乘风飘扬。
我乘着酒意,向寺外走去,准备过溪桥。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前两句写山,后两句写水。鹫岭,是作者所游之地,位于江西庐山南面,山上云雾常年缭绕,山峰如鹫鸟耸立,故名“鹫岭”。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览庐山时的所见。首联写登高望远。鹫岭之高,不知其底;螳川之近,可乘船前往。鹫岭、螳川,都是庐山的胜景。
颔联写听钟看水。钟声与月光相合,水声同梵呗相应。这两句写出了庐山的清幽之美:白天,阳光照耀在山间,使整个山林都显得明亮而清晰;夜晚,月光洒在水面上,使整个湖水都显得明澈而宁静。
颈联写洗涤换装。作者在泉水旁洗去一身尘垢,换上干净的衣衫,乘着清风飘扬而去。
尾联写饮酒下山。诗人乘着酒意,向寺外走去,准备过溪桥。
全诗以游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从登高望远到聆听山寺之钟、观赏泉水之潮,再到洗涤换装、饮酒下山,诗人的足迹遍布了庐山的每个角落。诗人用笔简练自然,却又不失灵动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