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逢岁尽,一倍旅愁增。
车从来三署,衣香过五陵。
春晴传法鼓,夜色引慈灯。
谁识朝元侣,禅栖学老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除夕》,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异乡逢岁尽,一倍旅愁增。
- 异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岁尽:指除夕夜,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旅愁:旅途中的忧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际,由于身处异地而增添的忧愁之情。
车从来三署,衣香过五陵。
车马:指诗人乘坐的车马。三署:指古代官员的三个官署,即吏部、户部和礼部。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乘坐着车马回到了自己的官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历练和成就。
衣香:指衣服上散发出的香气。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区,因为古时候长安城周边有五个重要的陵墓区,所以被称为“五陵”。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时,身上的香气似乎也带着一丝官场的气息。
春晴传法鼓,夜色引慈灯。
- 春晴:指春天晴朗的日子。传法鼓:指僧人敲击法鼓,传播佛法。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听到了寺庙中传来的法鼓声,感受到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 夜色:指夜晚。引慈灯:指点亮佛灯,照亮道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僧人点燃了佛灯,指引着迷途者前行。
谁识朝元侣,禅栖学老僧。
- 朝元侣:指修行达到高层次的人。禅栖学老僧:指学习佛法成为一位老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悟道成佛的人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成道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的诗歌,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感悟。首联写诗人在外漂泊一年,除夕之夜倍觉孤独,增加了旅途的忧愁;颔联写诗人回到家乡,感受到官场的气息;颈联写诗人在春天的早晨听到寺庙中的法鼓声,感受到了佛教的慈悲;尾联写诗人对于修行成道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异乡和家乡的生活,也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