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为崇文辟,斋因讲德开。
草深知秘殿,松杪见灵台。
映户群峰入,环桥一水回。
但能留问字,不假酒肴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考查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有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等方面。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要求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解进行分析。
首联:地为崇文辟,斋因讲德开。
诗人以“地”字领起全诗,意在说明自己所处的位置——书院(即四美亭)。“崇文辟”三字点明书院的功用。“斋因讲德开”则具体写书院的作用。这两句诗既表明了作者与书院的关系,也表明了他的志趣所在,他希望在这里讲学,传播道德,培养人才。
颔联:草深知秘殿,松杪见灵台。
“草知”二字写出了诗人观察入微的细致;而“知”字又暗示出他对“秘殿”的理解。“秘殿”是皇帝讲学的场所;“松杪”指山岩峭壁上的松树尖梢,这里比喻书院的楼阁高耸入云。诗人通过“秘殿”与“灵台”两个词语的巧妙组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那高高的楼阁,使人想象到那里一定十分幽雅宁静,可以聆听到阵阵诵经之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讲学之地的向往之情。
颈联:映户群峰入,环桥一水回。
这两句写景,描写了四美亭周围美丽的景色。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看到了群峰环抱的景象。“映”字用得极为恰当,它不仅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更表现出他的内心感受。“环桥一水回”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四美亭周围的景色——环桥下清澈见底的溪流。
尾联:但能留问字,不假酒肴来。
“留问字”即留下字帖让人请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四美亭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好地方,只要有人前来请教,作者都会热情接待;至于来访的人是否需要酒菜招待呢?当然不需要了。“留问字”三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与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谦虚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程氏兄弟的四首绝句之一,也是他们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首联两句写自己所处的位置——书院。“地为崇文辟”,“崇”即推崇,“文”指文学。“辟”,开辟,引申为设置。“崇文辟”三字点明书院的功用——崇尚文化。而其位置又在“崇文辟”之上,可见作者对自己身处的位置是十分珍视的。“斋因讲德开”,意为书房因讲习德行而开放。“因讲德开”,即因为讲习德行而开放,这是书院的主要功能,也是作者最重视的功能。
颔联两句写书院的作用。“草知秘殿”,“草知”是说作者观察入微,细心体察。“秘殿”,指的是皇家讲武之处,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这里比喻书院的楼阁高耸入云,幽雅宁静。“松杪见灵台”,意谓在山岩峭壁上松树尖梢处可以看到书院的高塔。“松杪”是山岩峭壁上的意思,此处借以形容书院的高耸入云。诗人通过“秘殿”与“灵台”这两个词语的巧妙组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那高高的楼阁,使人想象到那里一定十分幽雅宁静,可以聆听到阵阵诵经之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讲学之地的向往之情。
颈联两句写四美亭周围的景色。“映户群峰入”,“映”字用得极其恰当,它不仅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更表现出他内心的感受。“环桥一水回”,意思是环桥下清澈见底的溪流缓缓流过。
尾联两句表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但能留问字”,“留”是让、留住的意思,“问字”,即求教于人,这里是求教于人的意思。“不假酒肴来”,意思是说只要有人前来请教,作者都会热情接待;至于来访的人是否需要酒菜招待呢?当然是不用了。“不假酒肴来。”三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与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谦虚态度。
诗人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