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并机云入,山违求典寻。
散花迷棣萼,听鸟怅鸰心。
吴越人天渺,齐梁岁月深。
西堂何处梦,遥夜寄东林。
【注释】
洛并机云:指洛阳和并州(今山西太原),古代以云为机。山违求典寻:离开故乡,到外地寻求官位。
散花迷棣萼:形容花落时像飘飞的花瓣、纷乱如棣萼(一种树木)。听鸟怅鸰心:听到鸟儿叫唤,引起思乡之情。
吴越人天渺,齐梁岁月深:吴越之地(泛指南方)遥远,时光流逝。齐梁:指南朝梁武帝父子。岁月深:年月已久。
西堂何处梦,遥夜寄东林:西堂在哪里?我在这里做梦。遥夜:长夜。东林:佛教语,意指佛性。
【赏析】
《宿祖堂寄子安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已两年了。作者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生活相对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因此写诗寄给在长安的兄长子安。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前四句写自己远离家乡,在外为官,思念亲人朋友的心情,后四句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感人。
首联“洛并机云入,山违求典寻”,开篇点出自己的远行之因,即“入都”和“违求”。
“洛并机云入”,指的是进入洛阳,洛阳是天下名城,有“洛邑”、“九京”之称,这里代指京都。“山违求典寻”,说的是远离家乡,到外地寻求官位。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远行的原因。
中间两联是写景抒情,抒发思乡情怀。
颔联“散花迷棣萼,听鸟怅鸰心”。“棣萼”是《诗经》中《小雅·常棣》篇中的篇名,用它来比喻兄弟情深,而“散花”又是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的“散花乱眼各相非”,这里用来描写花落的景象。“听鸟怅鸰心”,这里的“鸟”字暗指北归的行人。杜甫此时正在成都草堂居住,他想到遥远的故乡去,不禁感慨万千。
颈联“吴越人天渺,齐梁岁月深”,意思是说吴越(泛指江南一带)离得太远,时间太久了。“吴越人天渺”是说吴越之地(泛指南方)遥远,“岁月深”是指光阴流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西堂何处梦,遥夜寄东林”,“西堂”指西厢,这是古代男女欢会之所。“遥夜寄东林”,意思是说在漫漫长夜里,我多么希望能与家人相聚啊!这两句表达了杜甫对亲人的思念。
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