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业依香积,芳林托化城。
偶来乘逸兴,何处不春情。
载酒莺花下,谈经象马鸣。
王猷安可见,空自竹丛生。
【注释】
过泉上人竹所寻王履吉读书处:经过泉上人的竹林,寻找王履吉读书的地方。泉上人:指王履吉,字履吉,号泉上人。化城:佛教语。即色,指色身、色相。香积:佛教语。指净土,谓修行者在净土中修持,积累功德,证得正果。逸兴:闲情逸致。春情:春天的情怀。竹所:竹林。王猷(yóu):晋代书法家、画家王羲之的儿子。安可见:怎能见得呢?空自竹丛生:徒然地生长着竹子。
【赏析】
此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冬,作者与友人游赏王履吉读书处,即景题咏之作。首联点明地点和环境:素业依香积,芳林托化城。素业依香积,意指佛家认为凡夫俗子应修习善法,积累功德为来世的福慧资粮;芳林托化城,意指王履吉在此修炼禅定、参悟佛法,成就佛果。颔联写偶到此地,触发遐思。偶来乘逸兴,何处不春情,意言自己偶尔来到此地,便触发了闲适的情趣,哪里没有春天的美景。颈联写游览所见景象:载酒莺花下,谈经象马鸣。载酒:饮酒。莺花:指春天里开放的花朵。象马:指大象和骏马。这两句描绘诗人游览时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观赏美丽的鲜花,一边聆听佛经的声音。尾联写感慨之情,抒发对王履吉的怀念之情:王猷安可见,空自竹丛生。王猷,即王献之,晋代书法家、画家。空自竹丛生,表达了诗人对王履吉已故的哀思之情。全诗以景物为线索,通过描写景色、抒发情感,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