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思遐托,寻山得再过。
叶经霜稍薄,花散雨全多。
定水分泉窦,慈云湿薜萝。
携尊藉朋好,舍筏坐嵓阿。

冬日同宜甫子新游惠山寺湿云亭

厌世思遐托,寻山得再过。

叶经霜稍薄,花散雨全多。

定水分泉窦,慈云湿薜萝。

携尊藉朋好,舍筏坐嵓阿。

注释:

  1. 冬日:冬日指的是冬天的时节。
  2. 同宜甫子:同宜甫,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伴的名字。子,这里指的是年轻人。
  3. 新游:新游玩。
  4. 惠山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5. 湿云亭:位于惠山寺内,是一处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6. 厌世:厌倦人世间的一切。
  7. 思遐托:思念遥远的事物。
  8. 寻山:寻找山林。
  9. 得再过:能够再次来到这里。
  10. 叶经霜稍薄:树叶经过了寒冷的霜降,显得稍微薄弱一些。
  11. 花散雨全多:花朵在细雨中绽放,显得更加茂盛。
  12. 定水分泉窦:定水是指定江,分泉水从洞中流出,形成洞穴。
  13. 慈云湿薜萝:慈云是指佛光,湿润了藤蔓上的薜萝植物。
  14. 携尊:拿着酒樽。
  15. 藉朋好:与朋友一起。
  16. 舍筏:放下船筏。
  17. 嵓阿:山坳、山弯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季游览惠山寺湿云亭的诗。诗人在冬日里与友人一同游玩,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厌世思遐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渴望逃离世俗纷扰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后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接下来,“寻山得再过”一句,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惠山寺的情景,充满了期待和感慨。
    第二联“叶经霜稍薄,花散雨全多”,通过对比秋末冬初的景象,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会感叹时光的无情。
    第三联“定水分泉窦,慈云湿薜萝”,进一步描绘了湿云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泉水从山洞中流淌,佛光照亮了潮湿的藤蔓植物,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定水”和“慈云”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禅意和慈悲之心,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第四联“携尊藉朋好,舍筏坐嵓阿”,则是诗人在游玩过程中与朋友们欢聚一堂,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诗人选择在山坳处坐下休息,远离城市的喧嚣,品味着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祥和。这里的“嵓阿”一词,既是一种地理名词,又暗含了一种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