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见倾城色,犹是云英未嫁身。
今日相逢重问姓,座中愁杀白头人。

【题解】:

此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前后。当时诗人李商隐正任东川节度使柳中丞幕下的书记,与女道士赵象为友。这首诗即是在宴会上赠给赵象的一首和《牡丹》相似的即兴之作。

“六年前”、“倾城色”:指六年前初见赵象时的情景。

“云英未嫁身”:以云英未出嫁比喻赵象尚未嫁人。

“今日相逢重问姓”:“今日”指诗人宴罢归去后的事。“重问”即重新询问。“问姓”,即打听姓名。这里指诗人在座席间向在座的宾客打听赵象的名字。

“座中愁杀白头人”:意谓座中的白发老翁们听了赵象的姓名后,都感到十分惊讶和高兴。

【注释】:

倾城色:倾国之色,指绝代佳人。

云英未嫁身:云英是东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本已许配给太守秦嘉,但秦嘉外出做官后,云英却改嫁给了太守之弟刘兰。后来太守回来,发现云英已嫁刘兰,便要休掉她,而云英坚决不从,于是两人抱在一起相拥而泣,最后化蝶而去。这里的云英是指赵象。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中写诗人与友人相见时的惊喜心情,也表达了对赵象才华的钦慕之情,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首句“六年前见倾城色”,写诗人和这位女子初次相识的情景。当时她正值青春年少,容颜如花似玉,美丽动人,令人倾倒。然而她并未出嫁,而是待字闺中,等待良缘降临。诗人对她一见钟情,觉得她就是那传说中的绝世佳人。这一句中,诗人用“倾城”这个词语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可见其惊艳程度。而“六年前”则暗示了这段情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接下来两句“今日相逢重问姓,座中愁杀白头人”。诗人在这次聚会上又遇到了这位女子,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特意向她打听了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再见面。然而,当他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出来,却发现周围的老人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原来,他们都是曾经见过这位女子的老朋友,如今看到她再次出现,自然会感到非常高兴。这种喜悦的情绪不仅感染了在场的人,甚至连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为之动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人物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惊喜之情。

最后一句“座中愁杀白头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句话表明,当赵象再次出现时,所有的老人都感到非常开心和激动。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因为见到旧相识而产生的喜悦,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则更加感慨岁月的流逝,他们曾经年轻过、奋斗过,而现在只剩下满头的白发和沧桑的脸庞。因此,当他们看到赵象再次出现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感慨。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巧妙地将诗人与赵象之间的情感变化串联起来。通过描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表情和动作,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