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䌫横梁渡,鸣桡濯锦川。
秋山初过雨,夕涨欲浮天。
四野明残照,孤城合暮烟。
愧无仁者政,竹马亦桥边。

自横梁放舟还郡

姚汝循五言律诗赏析

姚汝循,明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在文人中享有盛名。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为灵感来源,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在众多作品中,《自横梁放舟还郡》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姚汝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姚汝循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政治清明的向往。首句“解缆横梁渡”,形象地描绘了放舟归程的场景,横梁渡口,水波荡漾,象征着诗人即将启程的旅途。紧接着,“鸣桡濯锦川”则将视线转向了远方,锦川之美映入眼帘,令人陶醉。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描绘了秋山雨后的景色,“秋山初过雨,夕涨欲浮天”。雨后的秋山更加清新,夕阳下的江水仿佛要与天空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四野明残照,孤城合暮烟,诗人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夜晚的宁静景象,残阳如血,暮色渐浓,给人以无限遐想。末句“愧无仁者政,竹马亦桥边”则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忧虑。诗人以竹马嬉戏于桥边的天真画面,反衬出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不正。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姚汝循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传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他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己的诗歌才华和思想深度。

姚汝循的《自横梁放舟还郡》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现实政治的担忧。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