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还看画,都成物外春。
云山落吾手,非赝亦非真。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表达的题目。此题解答时首先从体裁、题材以及作者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在准确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景抒情手法和所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联系诗句中的意象进行赏析即可。
“画里还看画,都成物外春”,意思是:画中还有画,都成了物外春天。这两句是说,画家画了一幅山水图,但画面中又出现了山峦、树木和飞瀑,使整个图画充满了生气,仿佛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画中还有画,都成了物外春天。
“云山落吾手,非赝亦非真”,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落在我的笔下,既是真迹又是赝品。这两句是说,自己画的画中有云雾缭绕的山峰,这些山峰既不是真正的山,又不是赝品。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答案】
译文一:在画里还能看到画,都成了物外春天。
译文二:云雾缭绕的山峰落在我的笔下,既是真迹,也是赝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诗以绘画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画中之景,后两句写画中之情。
首句“画里还看画”一句,点明题意,即画画中的景物,也像画一样,都是美丽的。“还看”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画中景物的热爱之情;“都成”二字更是写出了诗人对于画中景物的痴迷之情。
次句“都成物外春”一句,进一步描写了画中美景,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物外春”,不仅指画中所描绘出的美景,更是指画中所蕴含的意境——自然美。
三、四句“云山落吾手,非赝亦非真”,写诗人对画中景物的独特感受。诗人把画中景色与真实的自然景象相比喻,认为这些景色虽然真实,但却如同赝品一般,因为诗人觉得这些景色太过美好,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