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叶度窗阴,池春绿涨深。
谁将一掬水,大地作甘霖。

【注释】

一、接待寺八咏:唐白居易《接待寺八咏》诗,共八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二、其六:指《接待寺八咏》中的第六首《一掬轩》。

三、一掬轩:即“一掬水”,是接待僧室的一角,供接待僧人洗沐之用。

四、蕉叶度窗阴(yīn yè dù chuāng yīn):意思是说,一掬水从窗前经过时,蕉叶上露珠滑落,滴落在窗台上发出声响。

五、池春绿涨深(chí chūn lǜ zhǎng shēn):春天的池塘里,绿色的荷叶浮在水面,随着水位的升高而显得越来越深。

六、谁将一掬水,大地作甘霖(shuí jiāng yī zú shuǐ , dà dì zuò gān lín):意思是说,是谁把一掬水洒在地上,使土地得到了滋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接待僧室中,看到窗外蕉叶上的雨珠滴落,又听到水池里荷花绿叶的响声,感到心旷神怡,仿佛大地都得到了滋润。

此诗为接待僧室一角——一掬水的描绘,以蕉叶滴水声及池中荷叶声起兴,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句“一掬轩”点题,交代了诗的地点和环境。“一掬”一词出自杜甫诗句“一掬冷官肠”(《曲江》),此处用以形容一掬水中的清流,也暗指接待僧室一角,给接待僧人洗沐的地方。“蕉叶度窗阴”,写蕉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透过窗子映入屋内,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展现在眼前。“池春绿涨深”,写池中春绿的荷叶浮于水面之上,随水位的上升显得越发深广,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池水上涨的情景。

第二句“谁将一掬水,大地作甘霖”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谁将一掬水”,是承接第一句中的蕉叶水滴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蕉叶水滴落到地面的情景;“作甘霖”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将一掬水比喻成滋润大地的甘霖。

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