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复冥冥,晨昏不断生。
欲寻支遁宅,须待有钟声。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接待寺的游历经历,表达了他对寺庙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与赏析:

第1句:“霭霭复冥冥”

  • 注释: “霭霭”形容云层浓厚、朦胧的景象;“冥冥”则表示天空广阔无垠,给人一种深远、神秘的感觉。
  • 赏析: 首句通过描绘出一幅清晨或傍晚时分,云气缭绕、朦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第2句:“晨昏不断生”

  • 注释: “晨昏”指的是早晨和黄昏;“不断生”意味着始终如此,没有间断。
  • 赏析: 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这里,诗人可能想要表达对自然界中时光流转的感慨,或者是对某种恒定不变之物(如山峦、树木等)的观察。

第3句:“欲寻支遁宅”

  • 注释: 支遁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以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著称。这里的“支遁宅”可能是指支遁的住所或者他常去的地方。
  • 赏析: 这句诗表明诗人有意向寻找支遁的住处,可能是因为他被支遁的生活方式所吸引。这反映了诗人对清静、远离尘嚣生活环境的追求。

第4句:“须待有钟声”

  • 注释: “有钟声”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即寺庙敲响钟声的时候。
  •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即在寺庙钟声响起的时候,诗人才会找到支遁的住所。这种期待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也可能是对寺庙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寺庙生活的独特体验。

整体赏析

整首《接待寺八咏》的其五“云深处”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深远的自然画面,并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从首句的晨昏不断生到末句的钟声渐近,诗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共同构建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支遁、有钟声等)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