絷缆仙船岩,三曲渐已及。
云何二仙艇,中壁悬石隙。
岁月固不知,神化亦奚测。
更无尧年潦,安得逮兹息。
岂坠绛渚间,天路将安适。
或由巨灵掌,携之化人国。
莫谓藏壑牢,夜半负有力。
愿借拯迷津,众人免沈溺。
【注释】
①絷缆仙船岩:把缆绳系在仙船的岩洞口。
②三曲渐已及:指从仙船岩到三曲的一段路程。
③云何二仙艇:这两句诗是说,仙船在哪里呢?
④悬石隙:指仙船上有一块石头挂在岩壁上,像门一样开着。
⑤岁月固不知:岁月的流逝是无法知道的。
⑥神化亦奚测:神灵的变化也无法测量。
⑦更无尧年潦:没有比唐尧时代更大的洪水。
⑧安得逮兹息:怎么能赶上这次水灾的过去呢?
⑨岂坠绛渚间:怎么会掉到绛州河里去呢?
⑩天路将安适:天路将会如何呢!
⑪或由巨灵掌:或许有巨灵神掌管着这条路。
⑫携之化人国:带领他们进入化人国。
⑬莫谓藏壑牢:不要认为山壑很深,无法出去。
⑭夜半负有力:半夜里背着有力的人。
⑮愿借拯迷津:希望你能救助我走出困境。
⑯众人免沈溺:让众人免受溺水的危险。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作者流寓福建建阳时。诗人以“武夷二首”为题,咏叹了闽中名胜武夷山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全诗共八句,分四段,每段二句,形式整齐;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第一段先写诗人流落福建后所居之处,即武夷山的山口、山中和山顶三个地方。第二段写武夷山的三曲。第三段写诗人对武夷山上的二仙艇的想象。第四段写自己对武夷山美景的喜爱,同时表达自己希望拯救百姓免受灾难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咏叹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