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东南瀛海客,乘兴来登瀛海堂。
堂中开帘分广席,四壁拂拭如秋霜。
老夫见此发长啸,便觉清风满穹昊。
呼童捉笔破水墨,胸中恍惚窥天造。
何须巧作铁钩锁,何须苦效金错刀。
大竿小挺恣挥洒,千枝万叶分秋毫。
何须坐对湘江雨,何须去踏淇园春。
清泉白石漱寒玉,琅玕翡翠排青云。
云气淋漓墨犹湿,隔窗似听湘娥泣。
兔翻鹘落魉魅愁,一夜轰雷破春蛰。
蛰龙振起风怒号,苍烟翠雾翻波涛。
鲸鲵带雨走平陆,鼋鼍跋浪声嗷嗷。
从来造化不可测,呼吸阴阳在顷刻。
筼当谷口冥烟开,白日龙来作人立。
黄堂太守人中英,慇勤置酒当前庭。
大觥小觥迭相举,宾僚进退如诸生。
我亦平生好奇绝,为作长歌歌一阕。
楼头羌管落天风,笔底惊蛇走冰雪。
歌罢出门呼驿吏,叮咛窗户须常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河间府瀛海驿写竹遂成长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我本东南瀛海客,乘兴来登瀛海堂。
- 诗中的“我”是作者自指,他原本居住在东南地区的瀛海,也就是大海中的地方。“乘兴”表示兴致很高,“登瀛海堂”则是指来到瀛海的一座楼台。
- 堂中开帘分广席,四壁拂拭如秋霜。
- “堂中开帘”指的是打开门帘进入堂内,“广席”即宽敞的坐席。“四壁拂拭如秋霜”形容墙壁上擦拭得如同秋天的霜一样干净明亮。
- 老夫见此发长啸,便觉清风满穹昊。
- “老夫”指作者自己,“长啸”是一种放声长吟的动作。这里表达了看到这美景后,作者感到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的感觉。
- 呼童捉笔破水墨,胸中恍惚窥天造。
- “呼童”是命令仆从。“破水墨”指的是用笔把水和墨搅动,使墨水变得流畅。“胸中恍惚窥天造”意味着通过挥毫泼墨,作者仿佛在心中窥探到了天地造化的奥秘。
- 何须巧作铁钩锁,何须苦效金错刀。
- “巧作铁钩锁”指的是精巧地制作铁钩或锁。“苦效金错刀”则是努力模仿锋利无比的金错刀的样子。这里表达的是不要刻意追求技巧上的完美,也不要模仿他人的风格。
- 大竿小挺恣挥洒,千枝万叶分秋毫。
- “大竿小挺”指的是使用不同长度和大小的竿子进行挥洒。“千枝万叶”形容竹子的形态多样,每一根都像是千枝万叶般繁多。
- 何须坐对湘江雨,何须去踏淇园春。
- “何须”在这里表示不需要。“坐对”指的是坐着面对,“湘江雨”是指湘江边的雨景。“踏淇园春”则是说不去欣赏淇园春天的风光。这里传达的是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景色,而是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 清泉白石漱寒玉,琅玕翡翠排青云。
- “清泉白石”指的是清澈的泉水和洁白的石头。“漱寒玉”是用泉水漱口,让口中的牙齿感觉像在接触冰冷的玉石。“琅玕翡翠排青云”则是形容山石的形状像琅玕(一种美玉)翡翠,且排列在高高的云端之上。
- 云气淋漓墨犹湿,隔窗似听湘娥泣。
- “云气淋漓”形容墨迹在纸上湿润而模糊,好像云气蒸腾。“湘娥泣”则是想象中湘江女神哭泣的声音。
- 兔翻鹘落魉魅愁,一夜轰雷破春蛰。
- “兔翻鹘落”指的是兔子跳起和鹘鸟扑落的生动画面。“魉魅愁”则是形容夜晚的阴森和妖怪的哀愁。“一夜轰雷破春蛰”则是说雷电轰鸣之声将春天蛰伏的动物惊醒。
- 蛰龙振起风怒号,苍烟翠雾翻波涛。
- “蛰龙振起”指的是冬眠中的龙苏醒,开始活动。“苍烟翠雾”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翻波涛”指的是波浪翻滚,波涛汹涌。
- 鲸鲵带雨走平陆,鼋鼍跋浪声嗷嗷。
- “鲸鲵带雨”指的是巨大的鲸鱼带着雨水在陆地上行走。“鼋鼍跋浪”则是描述大鳖和鳄鱼在水中划过波浪的声音。
- 从来造化不可测,呼吸阴阳在顷刻。
- “从来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生成变化总是出乎意料之外。“呼吸阴阳”是指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与变化。
- 筼当谷口冥烟开,白日龙来作人立。
- “筼当谷口”指的是树木生长在山谷口,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冥烟开”是指云雾消散,阳光穿透了树林。“白日龙来作人立”则是说白天时,一条龙出现在人的面前。
- 黄堂太守人中英,慇勤置酒当前庭。
- “黄堂太守”指的是地位显赫的官员。“慇勤”是殷勤的意思。“置酒当前庭”则是摆设酒宴于庭院之中,招待客人。
- 大觥小觥迭相举,宾僚进退如诸生。
- “大觥小觥”指的是大酒杯和小酒杯,用来盛酒。“迭相举”是指轮流举杯敬酒。“宾僚进退如诸生”则是说宾客们像学生一样有序进出,恭敬地参与宴会。
- 我亦平生好奇绝,为作长歌歌一阕。
- “亦平生”指的是一直以来。“好奇绝”则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为作长歌歌一阕”则是创作了一首诗作为纪念。
- 楼头羌管落天风,笔底惊蛇走冰雪。
- “楼头羌管”是指楼上传来的羌笛声。“落天风”是指羌笛声随风飘散。“笔底惊蛇走冰雪”则是形容书法笔势如同蛇行于冰雪之上,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
- 歌罢出门呼驿吏,叮咛窗户须常闭。
- “歌罢”指的是唱歌结束。“出门呼驿吏”是指离开时叫来了驿馆的官吏。“叮咛窗户须常闭”则是嘱咐窗户一定要经常关闭,保持安静的环境,防止外面的喧嚣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