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繁阴欲蔽空,当时曾受大夫封。
庙廊政尔需梁栋,未许终容大壑中。
【注释】
繁阴:树木茂盛遮蔽阳光。
大夫封:古代对有才能的大臣封侯赐爵。
梁栋:房屋中承上启下的栋梁。
壑(hè):山沟,大水冲积而成的深沟。
【赏析】
诗以古松起兴,托出题旨:“古松”即“古松图”,是一幅图画;画中“十亩”指松树生长的林地面积,“繁阴欲蔽空”形容松树枝叶茂密,遮天蔽日,浓荫覆盖着整个林地。
松树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树种,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松之诗句,如唐代李白《赠别王昌龄》中有“前朝曾有人,今与后尘绝”句,借松树喻指贤者已去,后人再难见到。而此诗则以“松”喻人,意在表达作者自己虽遭贬谪仍坚守节操,不屈于权贵之意,故称松为“大夫”。
“庙廊政尔需梁栋”,诗人自比为栋梁之材,但因“庙廊之政”需要,他不得不远谪他方,不能像栋梁一样得到重用。“梁栋”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梁,承受屋宇重量的结构;栋,支撑屋顶的结构。比喻国家或社会的支柱人物。
“未许终容大壑中”,意为我无法容忍自己被流放到荒无人烟、没有希望的地方,这正与“大夫封”相对应,表示诗人虽然受到排挤,但仍有志于国事,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屈服于权贵的态度。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松树比喻成“大夫”,暗示诗人曾经受到重用并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将“庙廊之政”比喻成需要栋梁之材来支撑的重任,表达了诗人对于职责和使命的担当;最后一句“未许终容大壑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