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朝回对板扉,一回相忆一回悲。
阶前独步寻行迹,犹想牵衣似昔时。

【注释】

朝回:指早晨回家后。对板扉:面对门框,形容闭门谢客的孤独寂寞。相忆:彼此思念。犹想:仍然想念。牵衣:拉着衣襟,表示亲昵的样子。似昔时:仿佛过去一样。

【赏析】

《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女子在丈夫外出期间怀念其幼子的情景。全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诗一开头就点出“朝回”二字,即表明这是早归之景,又表明这是独坐之时。“每日”二字,则说明这种独坐已非一日,而是由日复一日的孤坐中产生的。“相忆”两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一回”两字,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一回”、“一回”的反复吟咏,更突出了时间推移之速,从而也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和对儿子的思念。

诗的第二句“一回”与第三句“一回”之间,有一个逗号隔开;第四句“犹想”与第五句“似昔时”之间也有一个逗号隔开。这样的停顿,不但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每句话上来了,而且使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每句话所描绘的情景之上。尤其是“犹想牵衣”一句,不仅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犹想”一词上,而且也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牵衣”这一动作和“似昔时”这一状态上。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儿子的回忆之意。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前两句写女主人公在门前阶前徘徊、寻觅,希望能看到儿子的身影,听到儿子的声音,以解自己的相思之苦。这种焦急的心情,通过“寻行迹”这一动作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犹想牵衣”一句,既是对前面“尚记牵衣出户时”的补充交代,也是对前面“犹想牵衣似旧时”的深化和升华,使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更加深挚动人。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在门外徘徊良久,但终究没有见到儿子的身影,只有满眼的落花飞鸟,这不禁使她更加感到惆怅。

这首诗写得非常成功,它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手法,如用典和借代等。“牵衣出户时”,这个典故来自《晋书·乐广传》,说乐广的妻子非常美丽,每次出门都带着一条丝巾系在腰间,以防别人偷看。有一次她出门的时候,忘了带丝巾,于是邻居家的少年就偷偷地帮她系上,乐广回来后发现了这件事,便责骂那个少年。后来,乐广的儿子娶了邻居家的女儿为妻,每当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乐广都要问那个女儿:“你还记得当年我责骂的那个少年吗?”她总是回答:“记得。”乐广又问:“你还记得他为什么要帮我系丝巾吗?”女儿回答说:“那是因为他爱我啊!”乐广听了非常高兴,说:“我很高兴他爱我。”这个故事被用来作为“犹想牵衣似昔时”的注解,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使得诗歌的含义得到了深化。另外,这首诗还成功地运用了借代手法,即用“牵衣”来代替儿子的身姿和声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