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碧毵毵,烟深雨气涵。
鹧鸪啼日暮,客思满江南。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知事”即指诗人的朋友,康知事。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朋友的。全诗以万竿烟雨图喻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写万竿烟雨图。“万”,极言其多;“玉”,借代竹子,这里代万竿竹。“碧毵”(sān)毵,长条貌。“毵”,同“姗”。此词原意形容竹色深绿,如翡翠一般,而此处用来状万竿竹。“烟深”,是说烟雾弥漫,迷漫在竹林之间。“气”,这里作名词用,指雾霭。
次句承上句而来,描写万竿烟雨图之景。“鹧鸪”,鸟名,形似山鸡而小,羽毛灰褐,有斑点花纹,善鸣。相传此鸟暮春时则群集古庙,声闻于野。日暮时分,它便在林间哀啼,声音凄凉。这两句是说:暮春时节,万株翠竹在浓密的烟云和蒙蒙的细雨笼罩之中,显得更加苍翠欲滴。鹧鸪啼鸣之时,正是江南水乡日暮之际。
第三句写万竿烟雨图中的意境。“江南”,泛指南方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两省一带。“客思满江南”,意思是说,诗人因离别之情而思绪万千,愁绪充满整个江南之地。
【注释】:
万:很多;
玉:借代竹;
碧:绿色;
毵:长条貌;
杳(yǎo):深远的样子;
鹧鸪:鸟名,形似山鸡而小,羽毛灰褐,有斑点花纹;
暮:傍晚;
烟:雾气;
气:气息;
涵:包容;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鹧鸪啼:即鹧鸪叫。
【译文】:
万株翠竹郁郁葱葱,深浓的烟雾缭绕着竹海;
鹧鸪悲切地啼叫,在黄昏时分响起在江南的水乡;
我思念你的心情遍布了江南水乡的每个角落。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得十分出色。诗的前两句写万竿烟雨图的景物,后两句才点明题意,并写出诗人的惜别之意。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后照应,一气呵成,情韵悠远。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万竿茂密的竹子比作万支烟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片烟雨蒙蒙的景象。“烟深”一句,既写出了烟雨的浓郁,又暗示了雨势的猛烈,使整幅画面显得更加凄清、神秘。
诗人抓住“烟”与“雨”这两个自然景物的特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它们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色彩,从而表现出一种幽冷的气氛。这种幽冷气氛,不仅使画面具有浓厚的艺术效果,而且使读者能够强烈感受到作者的惜别之意。
诗人巧妙地以“鹧鸪啼”来烘托自己的离情别绪。“日暮”之时,鹧鸪开始啼叫,声声凄厉。诗人听到鹧鸪的叫声,不禁想到江南水乡的日暮景象,想到自己与朋友的分离。他不禁想起朋友在江南水乡的家,想起朋友一家的幸福生活,以及自己离开朋友后的种种不幸遭遇。这些回忆使他感到无限惆怅,也使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