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幸无事,长日文书静。
素餐诚所愧,聊足慰衰病。
东阁自况
在东阁里自己来比拟(比喻)。
太平幸无事,长日文书静。
天下太平,国家没有战乱,所以政事清闲,没有公文往来。
素餐诚所愧,聊足慰衰病。
我平时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吃白食,感到惭愧,但聊以安慰我的衰老的病体。
太平幸无事,长日文书静。
素餐诚所愧,聊足慰衰病。
东阁自况
在东阁里自己来比拟(比喻)。
太平幸无事,长日文书静。
天下太平,国家没有战乱,所以政事清闲,没有公文往来。
素餐诚所愧,聊足慰衰病。
我平时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吃白食,感到惭愧,但聊以安慰我的衰老的病体。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意思、手法,还考核诗歌的主题。一般错误的设置如“理解有误”“对作品主旨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等。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化的笔触,描绘了万岁山峻峭雄伟
诗句解读 1. 玉辇千官从 - 描述了天子乘坐的豪华车辆和跟随的人群。"玉辇"指的是皇帝所坐的豪华车,"千官"则指跟随的官员众多。 - 注释:玉驾象征尊贵,千官代表众多臣子,共同出行表示对皇权的尊敬。 2. 晴波太液春 - "太液"是指宫廷中的湖泊,这里用来形容春天时湖面如镜,波光粼粼。 - 注释:"晴波"描绘了湖面晴朗时的美丽景色,"太液春"则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
诗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其三。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万岁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1. 紫殿青霄外:形容万岁山高耸入云,如同仙境。 2. 何年结构奇:询问这座山是如何建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建筑的惊奇。 3. 攀缘疑失路:形容攀登时感到迷茫,不知方向。 4. 回合讶多岐:指山路曲折多变,让人感到惊喜。 5. 竹露凝蛛网
【注释】 1. 京国:指京都。 2. 广寒:指月亮。 3. 琪树花: 形容树上的花朵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4. 瑶山:指山上的玉石。 5. 紫涧:紫色的山涧。 6. 丹丘: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仙境。 7. 紫涧四时幽:指紫涧一年四季都幽静美丽。 8. 缥缈 (piǎo miǎo):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9. 仙乐:指神仙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题目要求等分析作答即可。 “萦纡缘岛树”,萦纡:缠绕曲折的样子;缘:顺沿。岛上的树木盘绕曲折地生长着。 “迤逦傍林花”,迤逦:指延伸曲折貌。在树林中曲折前行。 “举目疑天近”,举目:仰头看。抬头望去,觉得天好像离自己很近了。 “回头觉路赊”,回头:转身回顾。回头时发现道路又远又长了。 “追趍穷物色
【注释】 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 其二: “磴道”指石阶。“丹户”是朱门的意思。“苍翠”指青绿的颜色,这里借代树木的绿色。“毓秀芬”是指灵芝的香气。“仙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万岁山。 译文: 山路曲折盘旋,高低不一,远处的烟雾和云霞分不清界限。 雕花栏杆高耸入云,横亘在陡峭绝壁之上,朱门紧靠着层层叠叠的白云。 古树林立郁郁葱葱,生长着茂盛的灵芝和芳香的芝草。 仙境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
玉堂初罢直,缓步散鸣珂。 城阙日将暮,河桥风更多。 岁华渐摇落,人事易蹉跎。 未有田园计,谋生将柰何。 诗句释义 1. “玉堂初罢直”:指金幼孜在翰林院的工作刚刚结束。 2. “缓步散鸣珂”:描述了他慢悠悠地走出玉堂,脚步轻快而从容。 3. “城阙日将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傍晚时分,城市的轮廓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4. “河桥风更多”:描绘了夜晚河边的桥梁上吹来的风
让我们逐一审视这首诗。这是一首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的诗作,其中第九句为“日月回三岛,乾坤奠六鳌。” 接下来是诗句释义: 1. 仙台金露静:仙台,意指仙境般的地方;金露,形容露水像金子一样珍贵;静,安静、宁静。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仙境景象。 2. 画栋玉虹高:画栋,指装饰华丽的房屋;玉虹,形容彩虹的颜色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高,高耸、雄伟。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 3.
【解析】 此诗是杜甫在战乱中避难到四川的草堂时所作。诗写冬夜读书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首联“掩卷坐清宵”,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围炉拥敝貂”写出了诗人在寒冬中的困顿之状。颔联“卷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写冬夜读书的困难。颈联“人静传疏漏,庭虚度急飙”,写夜深时分,室内静悄悄的,外面风声呼啸。尾联“夜阑传北斗,天路正逍遥”,写深夜时分,听到北斗星的移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答案】
诗句解释: 1. 浮生若萍梗: - “浮生”指的是短暂而不稳定的人生,“萍梗”则是比喻人生如同漂浮不定的浮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漂泊不定的感慨。 2. 岁月易蹉跎: - “蹉跎”意指时间流逝,没有成就大事或留下痕迹。这里强调了时间的飞逝,暗示着诗人在时光中感到无力和遗憾。 3. 久客乡书少: - “久客”指的是长期居住他乡,“乡书”即家书。此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诗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最后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写乱改等现象。 本题是要求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簪”“堪”的写法。 译文: 我年老牙齿稀疏发丝已尽,腿脚无力膝盖酸痛不堪。 身单力薄衣服穿都不够,腰带宽窄超出我的腰围。 【注释】 簪
【注释】 自叹:自我叹息。 不谓老已至:没有想到衰老已经来临。 情思日衰落:指思想感情一天天地衰减。 寡谐性所安:指性情淡泊,不受世俗的诱惑。 庶以存吾朴:希望保持我的朴素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自叙诗,写诗人因年老多病而感慨自己的一生。全篇用赋体写出了自己“老”的事实。 一、二句是说“没有想到衰老已经来临”。三、四句是说“性情淡泊,不受世俗的诱惑”,五、六句是说“希望保持我的朴素本性”。
注释: 自叹 其三:这首诗的标题。 昔贤以文名:古代的贤人们因为文章而出名。 我自愧作者:我惭愧自己只是一名写作者。 古道不可复:古人的道路已经无法复现了。 谁谓知音寡:谁说懂得欣赏的人不多呢?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自谦之作。诗人通过回顾古人的辉煌成就,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心。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古人相比,因此感到惭愧。同时,他也在表达一种感慨之情,即时光易逝,古人的道路已经无法复现
风雨入朝 长衢浩漫漫,水深泥没膝。 京城五六月,强半风雨日。 注释: 风雨入朝:风雨来临的早晨。 长衢:宽阔的大路。 浩漫漫:辽阔无边。 泥没膝:泥泞没过膝盖。 京城:指京城中,这里代指京城人。 五、六:泛指五月至六月。 赏析: 《风雨入朝》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京城人面对连绵不断的风雨时,只能躲在家里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京城的道路、天气等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内容要点,最后分析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宵分睡正浓,忽闻鸡喔喔。”意思是夜深了,我正在酣然入睡,忽然听得一声声鸡鸣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这里“宵分”指夜晚,“鸡喔喔”是诗人听到的鸡叫声,表现了诗人夜半醒来时的情景;“宿鸟投林宿”,宿鸟入林,说明天将要亮了,所以诗人起身整理衣冠准备起床
【注释】 1. 出郊观猎:在郊外举行打猎活动。 2. 至贺兰山:到达贺兰山。 3. 贺兰之山五百里:指贺兰山脉绵延达500里长。 4. 极目长空高插天:放眼远望,长空中的天际线如同被插入了天空一般。 5. 断峰迤逦烟云阔:山势中断、连绵不绝,云雾弥漫广阔无垠。 6. 古塞微茫紫气连:古老的边塞显得模糊不清,紫色的祥瑞之气弥漫相连。 7. 野旷旌旗明晓日:广阔的原野上,旗帜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