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下相逢话未休,一官又赴岭南州。
近郊苜蓿收残雨,高井梧桐动早秋。
鸿雁远随舟楫去,鱼龙欲挟海波浮。
喜闻郡幕无公事,应得登临记远游。

【注释】阙下:指京城。岭南州:指广东廉州。苜蓿:这里泛指农田。高井:指山名。鱼龙欲挟海波浮:《晋书·张华传》:吴时,有人见海中有一鱼,大如斗,长三丈,飞而凌于太府之庭,府吏见而怪之,以问张华。华曰:“此所谓鲛也,能致雨于大海也。”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长安与赴廉州的友人话别,并赠之以诗。全诗四首,第一题是其一,第二题是其二,第三题是其三,第四题是其四。

开头两句“阙下相逢话未休,一官又赴岭南州”。说的是作者在长安与赴廉州的陈秉刚话别,临别还依依不舍,因为陈秉刚即将到任岭南州。“阙下”指的是长安城。

下面几句“近郊苜蓿收残雨,高井梧桐动早秋”。“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这里用来比喻农田,表示丰收的意思。“高井”是山名,用它作地名来指代广东廉州的山水。“动”是“动地”之意。这句的意思是廉州近郊的田园收获了雨水之后的庄稼,一片丰茂景象;山上的高井梧桐树在早秋时节已经摇动了树叶,似乎在催促人们收割庄稼。

“鸿雁远随舟楫去,鱼龙欲挟海波浮”。“鸿雁”指大雁。古人认为鸿雁南飞,顺风而行,所以把书信寄给鸿雁,可以托它迅速到达北方。这里指作者把对陈秉刚的勉励和祝愿写在信里,寄给他。“鱼龙欲挟海波浮”,意思是说廉州海边有鱼和龙,它们随着海潮浮动,好像在为赴任廉州的陈秉刚祝福。

这几句是说陈秉刚即将赴任廉州,他就要乘船远行。作者希望他在岭南任职期间,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

最后两句“喜闻郡幕无公事,应得登临记远游”。“郡幕”指郡中的官府,“应得登临记远游”的意思是说陈秉刚到了廉州之后,没有繁重的公事需要处理,因此应该有机会去登高观赏风景,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赴廉州任上的朋友陈秉刚的,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祝贺之情。诗中描绘了廉州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