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忆双亲及老年,冬温须是藉纯绵。
初从蚕室分霜茧,寄自乌台里雪毡。
野服装成宜宴坐,寒衾制就称安眠。
极知微物劳严训,肯使清名污一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赏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和刘仲良遗子咸诗”中,“忆双亲及老年”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双亲的深深缅怀之情;“冬温须是藉纯绵”是第二句,写冬天要保暖,要用棉被。
“初从蚕室分霜茧,寄自乌台里雪毡”两句是第二联,写自己亲手养蚕缫丝,织出暖和的棉被寄给亲人。
“野服装成宜宴坐,寒衾制就称安眠”两句是第三联,写自己用野草做成的衣服适合宴席上穿着,而用细软的寒衾制成的被子则适合安睡。
“极知微物劳严训,肯使清名污一钱”是尾联,写虽然只是一些小事但却需要严格的教导,自己怎会让自己的名字蒙受一点污点呢?
【答案】
和刘仲良遗子咸诗
为忆双亲及老年,冬温须是藉纯绵。
初从蚕室分霜茧,寄自乌台里雪毡。
野服装成宜宴坐,寒衾制就称安眠。
极知微物劳严训,肯使清名污一钱。
译文:
为了怀念父母亲,在冬天要温暖,一定要有纯棉的被子。
当初我从养蚕的地方取回霜白色的蚕茧,从乌台那里寄来洁白的雪毡。
野草编成的衣衫适宜宴席穿着,细软的被子最适合安睡。
我知道这小小的事物却需要严格的教诲,怎能让自己的清白名声被玷污一点点。
赏析:
《和刘仲良遗子咸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时苏轼在黄州,刘仲良之子刘子咸在京师。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子咸的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仍不改变初衷的坚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