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谁言拙似鸠,官闲十载遂优游。
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
野马随风窗外过,茶烟飏日鬓边浮。
他年倘遂归田计,有约东山访旧丘。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担任“次祭酒”期间,于禁城之西所写。诗人以鸠喻自己,自谦才华不及鸠鸟,官闲十载遂优游;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
首联“抱朴谁言拙似鸠,官闲十载遂优游”两句,用典明志。诗人借用《庄子·秋水》中“吾闻楚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彼何人者邪?’其旁一人曰:‘此所谓乌喙者也。子虽异能,无所加焉。’”来比喻自己,说自己像那“抱朴”的鸠鸟一样,官闲十载遂优游,没有做官时那样清高、洒脱。
颔联“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两句,写自己闲居无事时的心境和行为。“兴来酌酒”即“把酒临风”,“成醉”即“酣然大醉”,说明作者心情舒畅,饮酒作乐,但未能醉意盎然,只能勉强地“成醉”,这与前一句中的“懒效鸠形”形成鲜明对照。“老去吟诗”即“把酒赋诗”,“苦未休”即“吟诗不休”,说明老去之后,作者仍然勤于吟咏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颈联“野马随风窗外过,茶烟飏日鬓边浮”两句,描绘了自己闲暇之时的生活情景。“野马”即“归雁”,“随风窗外过”指诗人看到归雁从窗外飞过,联想到故乡亲人;“茶烟”即“炊烟”,指诗人看到炊烟袅袅上升,联想到家乡的亲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野马随风窗外过,茶烟飏日鬓边浮”两句,通过写自己闲居无事时的心境和行为,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的淡泊名利、清高脱俗、安贫守志的精神品质。
尾联“他年倘遂归田计,有约东山访旧丘”两句,表明自己将来一定回到故乡,与朋友相约东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拜访老朋友。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生活的愿望。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担任“次祭酒”期间,于禁城之西所作。诗人以鸠喻自己,自谦才华不及鸠鸟,官闲十载遂优游。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野马随风窗外过,茶烟飏日鬓边浮。他年倘遂归田计,有约东山访旧丘。全诗四句八景,构思新颖别致。首联用典明志。颔联写自己闲居无事时的心境和行为。颈联描绘了自己闲暇之时的生活情景。尾联表明自己将来一定回到故乡,与朋友相约东山拜访老朋友。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