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晏疲登顿,遥峰入望微。
云根孤犬吠,林外一僧归。
霜滑犹沾屐,苔深欲染衣。
底须论说法,到此已忘机。
冬日扈驾猎龙山同尚书蹇公学士胡公登斗首山佛窟寺偶成十诗奉简 其三
注释:
日晏疲登顿,遥峰入望微。
云根孤犬吠,林外一僧归。
霜滑犹沾屐,苔深欲染衣。
底须论说法,到此已忘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猎龙山与尚书、学士一同登上斗首山佛窟寺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晏疲登顿”,描写了诗人在打猎后疲惫的登山过程。这里的“日晏”指的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暗示了时间已经到了傍晚。而“疲登顿”则表达了诗人攀登山路时的劳累和辛苦。
第二句“遥峰入望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远眺的景象。这里的“遥峰”指的是远处的山峰,而“入望微”则形容了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朦胧而遥远。
第三句“云根孤犬吠”,诗人注意到了山顶上的一处景象——一只孤独的狗在云杉树根旁叫唤。这里的“云根”指的是云杉的根部,而“孤犬吠”则表达了狗叫声的孤独和凄凉。
第四句“林外一僧归”,诗人观察到了林外有一个僧人正在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林外”指的是山林之外的地方,而“一僧归”则形容了僧人的身影显得渺小而孤独。
第五句“霜滑犹沾屐,苔深欲染衣”,描述了诗人在下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里提到了“霜滑”和“苔深”,“沾屐”和“欲染衣”则形象地表达了山路滑溜和苔藓厚实的情况。
第六句“底须论说法,到此已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这里的“底须”指的是不需要,而“论说法”则可以理解为讨论佛法或道理。而“到此已忘机”则意味着到了这个境界,他已经忘记了名利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猎龙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山水中寻找心灵寄托和自我修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