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川春树晴,东风江上锦帆轻。
把袂问公从此别,几时棹返石头城。
石城楼阁烟花绕,公在江湖忧廊庙。
谁云卧洛似富韩,共言分陜同周召。
三年报政拜彤墀,正是重瞳注想时。
宣室倘承前席问,东南赤子多疮痍。
疮痍满目何时愈,便合留公辅明主。
白云休恋故山栖,海内苍生望霖雨。

【译文】

落日洒满江水,春风吹过岸边的树木,大司徒乘着风顺的船帆,驶向京城去了。

大司徒与我在江畔分手,不知他何时才能回到石头城。

石头城上高楼大厦,烟花缭绕;大司徒在江湖上忧心忡忡,为国家的安危而忧虑。

谁曾说大司徒卧洛像韩信一样,我们共同认为,分陕封周、召一样是重托。

三年来报效朝廷,拜在朝堂之上,正当汉武帝有志复兴汉室之时。

宣帝如果坐在宣室殿前,问我治国之道,东南地区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急需贤明的君主治理。

疮痍满目,何时才能够痊愈?就该让大司徒去辅佐明君。

白云休恋故山栖居,海内苍生都在盼望霖雨恩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大司徒舆浦王公考绩入京而写的送别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句,押韵规整,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意境高远。

起联“落日满川春树晴,东风江上锦帆轻”,首联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渲染了送别时的一片凄凉气氛。

颔联“把袂问公从此别,几时棹返石头城”,写送别。诗人面对友人,依依不舍,但知道朋友要离开,于是挥袂告别。此二句中,“把”字用得传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之情。尾联“石城楼阁烟花绕,公在江湖忧廊庙”,写别后。友人即将离去,诗人不禁感叹:石城楼上,烟花缭绕;你身在江湖,仍不忘国事。

颈联“谁云卧洛似富韩,共言分陜同周召”,写友情。诗人回忆昔日好友与自己志同道合,一起辅佐周朝开国之王武王灭商的故事,感慨万分,并表示愿与友人共度时艰。尾联“三年报政拜彤墀,正是重瞳注想时”,写抱负。诗人希望友人能像汉武帝那样励精图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尾联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能继续为国家效力。

尾联“宣室倘承前席问,东南赤子多疮痍”,写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皇帝面前直言进谏,为国家分忧解难。同时,他也寄望于友人能为南方的百姓带来安宁与和谐。尾联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期许,希望他在国家治理上能够取得辉煌成就。

【注释】

  1. 落日满川春树晴:落日,夕阳。春树,春天的树木,指春天的景色,也指草木繁盛的树木。
  2. 东风江上锦帆轻:东风,春季吹来的暖和风。江上,江河上。
  3. 把袂问公从此别:把袂,握手;问,探询;从此别,从此分别。
  4. 几时棹返石头城:棹,划船用的桨。石头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郊秦淮河南岸。
  5. 石城楼阁烟花绕:石城,古地名,在今安徽寿县南。楼阁,指宫殿。
  6. 公在江湖忧廊庙:公,泛称,此处指舆浦王公。江湖,指江湖之上,泛指仕途。
  7. 卧洛似富韩:比喻舆浦王公的才干和品德。
  8. 分陜(xian)同周召:分陕,古代分封诸侯的地方名。周、召,周公旦、召公奭。
  9. 三年报政入彤墀:三年,三年任期,这里泛指三年时间。
  10. 重瞳注想:重瞳,指汉武帝刘彻的眼睛有七颗瞳孔。
  11.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
  12. 东南赤子多疮痍:东南,指南方。赤子,指老百姓,也指年幼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