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行公才俱绝俦,乌台新拜宠恩优。
朝廷正合留长孺,乡里应多识太丘。
雪意远含宫树暝,江声寒送石城秋。
南朝古寺题诗处,何日从君觅旧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圈定每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还要结合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此诗首联点明送别之地;颔联用典写陈国英之才德,赞其新拜恩宠;颈联想象陈在京城生活情景,抒发对友人的祝愿;尾联回忆当年题诗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既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体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

【答案】

译文:

士行公才俱绝俦,乌台新拜宠恩优。

朝廷正合留长孺,乡里应多识太丘。

雪意远含宫树暝,江声寒送石城秋。

南朝古寺题诗处,何日从君觅旧游。

注释:①土行(即陈国英):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②乌台:御史台的别称。③朝廷:指长安皇宫。④长孺:东汉名臣汲黯,字长孺。⑤太丘:春秋时鲁国人孔丘,字仲尼,后人尊称为仲尼,孔子是鲁国人,这里以孔仲尼比陈国英。⑥宫树暝:宫灯昏暗。⑦石城:地名,位于今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为六朝时石头城遗址所在。⑧南朝古寺:南京城内有名的佛寺。⑨何日:什么时候。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但与一般离别诗所不同之处在于,此篇没有直接抒发离情别绪,而是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和人品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

第一联,点明送别之地——南京,并指出陈国英因才德高超而受皇帝重用,得到皇帝的宠爱。“乌台新拜”四字,不仅写出了陈国英的官位,而且暗含着皇帝对他的赏识和信任;“宠恩优”三字则表明皇帝对他的重视超过了以往,这两句既是赞美之辞,又蕴含着作者对陈国英的期望和祝福。

第二联,作者用典。“长孺”指西汉名臣汲黯,字长孺,曾任东海太守,后被武帝贬谪至梁州。他虽身遭贬谪,但仍心系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为汉武一朝的政治发展作出了贡献。“太丘”指孔子,字仲尼,鲁国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他的学说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孺”与“太丘”都以高尚品质著称于世,且都曾遭受贬降,但他们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精神值得陈国英学习。

第三联,设想陈国英在长安的生活。“乡里”指家乡,“识”字在这里有见识、了解的意思。陈国英才华横溢,深受皇帝信任,所以他在长安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重。“太丘”也指孔子,他曾周游列国,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很多人都是各地的名士。陈国英在长安也一定会结交许多这样的朋友。

第四联,描写陈国英在长安的生活。“雪意”指雪花飘落的景象,“宫树暝”指皇宫中的树木在雪花中显得苍茫迷蒙。这是一幅寂静而美丽的画面。“江声”指长江的声音,“寒送”指寒冷的江水伴随着秋风将秋天送走。这一句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石城”指石头城的城墙,这是古代南京的一座城楼,位于今天的南京市内。“秋”指秋天,“古寺”指南京城外的一座古老寺庙。这一句描绘出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

第五联,回忆当年在南京城西的一处古寺题诗的情景。“南朝古寺”指的是南京城外的一座古刹——栖霞寺,“题诗处”指的是栖霞寺内的一个景点——栖霞阁,那里曾是唐代诗人王勃、杜甫等人曾经题词的地方。这一句既是对陈国英的怀念,也是对他美好未来的祝愿。

再次表达对陈国英的祝福和怀念之情。“旧游”指过去在南京城西的古寺游玩的经历。这一句既是对往事的回忆,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