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谁种万琅玕,赢得斋时对榻看。
座起午烟应瀹茗,帘垂暮雨漫焚檀。
燔柴何幸逢周典,簪笔也曾忝汉官。
今日甘泉谁扈从,梦回星月近瑶坛。

【注】

空庭:庭院。万琅玕:指无数翠绿的竹子。对榻:坐在床上。午烟:中午的炊烟。瀹茗:烹茶水。焚檀:焚香。燔柴:指烧柴祭祖。周典:周礼,指古代祭祀礼仪。簪笔:插笔。汉官:汉朝官员。扈从:跟随皇帝出行。星月:指皇宫中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斋居生活为题材,通过作者斋居生活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历史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的清高、淡泊、超然之志。

首联“空庭谁种万琅玕,赢得斋时对榻看”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斋居生活中,看到庭院中种植了许多翠绿色竹笋的情景。这里的“空庭”指的是庭院,而“万琅玕”则是指无数翠绿色的竹笋。诗人通过观察庭院中的竹笋,联想到了自己曾经与皇帝一起祭祀祖先的场景,因此觉得自己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实在是难得的机会。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斋居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也透露出他对过去辉煌往事的回忆和怀念。

颔联“座起午烟应瀹茗,帘垂暮雨漫焚檀”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斋居生活中,与朋友们一同品茗、焚香的场景。这里所说的“午烟”、“暮雨”都是指天气的变化,而“瀹茗”、“焚檀”则是品茶和焚香的动作。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与朋友们在斋居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和愉悦的心情。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斋居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透露出他对过去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颈联“燔柴何幸逢周典,簪笔也曾忝汉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祭祀仪式的崇敬之情。这里所说的“燔柴”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烧柴祭祖的行为,而“周典”则是古代的祭祀礼仪。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礼仪的尊崇和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过去的遗憾和留恋。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尾联“今日甘泉谁扈从,梦回星月近瑶坛”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梦中回到皇宫,看到了美丽的瑶池和皎洁的月亮的景象。这里所说的“甘泉”指的是皇宫中的水源,而“瑶坛”则是指瑶池。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皇宫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诗意想象,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斋居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