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寂寂昼长扃,苑树移阴霜满庭。
共许登堂论契阔,今来立马叹伶俜。
朝中旧恨平津阁,湖上清风孺子亭。
试向沧浪问渔父,此时还有几人醒。
过刘寔夫都谏旧宅偶成辄寄
柴门寂寂昼长扃,苑树移阴霜满庭。共许登堂论契阔,今来立马叹伶俜。朝中旧恨平津阁,湖上清风孺子亭。试向沧浪问渔父,此时还有几人醒。
译文注释与赏析
- 诗作开头“柴门寂寂昼长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萧条的景象。柴门紧闭,象征着主人不在,昼长的寂静更增添了一份落寞感。
- “苑树移阴霜满庭”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寒冷氛围。苑中的树木在霜气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凄凉,霜满庭则暗示了时间已经进入深秋,寒意渐浓。
- “共许登堂论契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共许”意味着曾经有过共同的承诺或约定,“登堂”则暗示了重逢或相聚的场景,而“论契阔”则是对过去深厚友情的珍视和回忆。
- “今来立马叹伶俜”,转折到现实,诗人感叹自己如今归来却已物是人非,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立马”这一形象的动作表达出来。“叹伶俜”更是深化了诗人对当前状态的感慨。
- “朝中旧恨平津阁”,诗人将视野从个人的感受扩展到国家层面。通过提到“平津阁”,可能是一个历史遗迹或政治场所,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过去的不满情绪。
- “湖上清风孺子亭”,诗人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湖上”可能是指某个湖泊或附近的水边地带,“清风孺子亭”则是一处清静雅致的所在,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 “试向沧浪问渔父”,这里的“沧浪”可能指的是宽阔的水面或是诗人心中的广阔天地。诗人试图通过向渔夫询问寻求心灵的慰藉,展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渴望。然而,“此时还有几人醒”作为结尾,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刻的孤寂和困惑,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力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柴门、苑树、霜天等自然景物的描述,以及“登堂”、“立马”、“旧恨”、“清风”等词汇的运用,构建了一种充满怀旧和哀愁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和留恋,也不乏对未来的思索和期盼,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