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南登江上台,江头日暮使人哀。
曾闻岭海多迁客,未见风尘终弃才。
返照断虹收雨去,夜潮随月度江来。
燕云蓟树三千里,天末孤臣首重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条翻译及注解:
- 舟下扬子江
- 译文:船只驶过扬子江。
- 注释:扬子江,即长江在南京段的别称。李益可能从扬州(当时的南都)出发,沿着长江而下至金陵。”舟下”表明了诗人正乘坐船只顺流而下。
- 咄咄南登江上台
- 译文:船行至江边的高处,夕阳西下,显得格外凄凉。
- 注释:南登台,可能是一个位于江边的高地,诗人登高望远,看到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景色凄美而哀伤。“咄咄”形容诗人面对此景时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 曾闻岭海多迁客
- 译文:我听说岭南和海外有许多像我一样被贬谪的人。
- 注释:岭海,泛指岭南一带,那里多山,气候温暖湿润,历史上文人墨客常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此地。“迁客”是指被贬谪到外地的人。
- 未见风尘终弃才
- 译文:我没有见到那些被风尘磨灭才华的人,但我自己也曾如此。
- 注释:风尘,比喻世事变迁,这里指的是官场上的变迁和政治斗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变迁的感慨和自我反思,认为自己也曾被时代的洪流所吞噬。
- 返照断虹收雨去
- 译文:晚霞如同一条彩虹,把雨气带走,天色渐晴。
- 注释:返照,即傍晚的阳光照射,使得彩虹出现。“断虹”指的是彩虹断裂消失。“收雨去”意味着雨气消散,天空逐渐放晴。
- 夜潮随月度江来
- 译文:夜潮伴着月亮的倒影,顺着长江流淌而来。
- 注释:“随月度江”描绘了夜晚的江水与月光相伴的景象。“夜潮”指的是夜晚江水上涨的现象。
- 燕云蓟树三千里
- 译文:远方的燕地、云中郡和蓟县,这三千里江山遥远辽阔。
- 注释:燕云,泛指南方的燕山地区;蓟树,指的是北方的蓟州;三千里江山,形容地理位置之广阔。
- 天末孤臣首重回
- 译文:作为朝廷边陲的臣子,我终于又回到了京城。
- 注释:“天末”指朝廷或朝廷的边疆地带。“孤臣”意指远离京都的臣子。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回归与归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写景,通过“江头日暮使人哀”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动荡中的沉浮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以“天末孤臣首重回”结束了诗人的旅程,象征着他的归途和重返朝廷的希望。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