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岁月去如飞,与客随缘叩板扉。
汲取玉泉淘野饭,制来丝葛试仙衣。
辞荣忽睹擎天柱,搜胜谁贻放鹤矶。
隔断尘区酬旧隐,渚风沙月未相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麻姑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登麻姑山
老于岁月去如飞,与客随缘叩板扉。
汲取玉泉淘野饭,制来丝葛试仙衣。
辞荣忽睹擎天柱,搜胜谁贻放鹤矶。
隔断尘区酬旧隐,渚风沙月未相违。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老于岁月去如飞” - 描述岁月流逝迅速,仿佛一眨眼就老了。

  • “岁月” - 时间的流逝。
  • “去如飞” -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飞一样。

第二句:

“与客随缘叩板扉” - 与客人一起随意拜访山门。

  • “与客” - 和客人一起。
  • “随缘” - 根据缘分或情况而定。
  • “叩板扉” - 敲山门的意思,表示访问。

第三句:

“汲取玉泉淘野饭,制来丝葛试仙衣” - 用玉泉水淘米做饭,制作了丝葛衣服来尝试仙家的服饰。

  • “汲取” - 取水的意思,这里指取玉泉水。
  • “淘野饭” - 用玉泉水洗米做野米饭。
  • “制来” - 制作。
  • “丝葛” - 古代一种丝绸材料,也用来指代丝织品。
  • “试仙衣” - 尝试穿着像仙人一样的丝葛衣物。

第四句:

“辞荣忽睹擎天柱” - 突然看到支撑天地的柱子。

  • “辞荣” - 离开荣耀。
  • “忽睹” - 突然看见。
  • “擎天柱” - 比喻巨大的支撑物,通常指的是高大的山峰或者建筑物。

第五句:

“搜胜谁贻放鹤矶” - 寻找胜景,谁能留下放鹤石这样的遗迹。

  • “搜胜” - 寻找美景。
  • “谁贻” - 谁留下了什么。
  • “放鹤矶” - 一种传说中的放飞白鹤的石头,常在诗词中象征高远脱俗的意境。

第六句:

“隔断尘区酬旧隐,渚风沙月未相违” - 切断红尘世界,回到原来的隐居生活,即使有渚风和沙月也不违背。

  • “隔断” - 切断,断绝。
  • “尘区” - 尘世,世俗的世界。
  • “酬旧隐” - 回应过去的隐居生活。
  • “渚风沙月” - 指江边的风和月亮,可能暗示着诗人的隐居地位于江边。
  • “未相违” - 没有违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麻姑山后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通过“去如飞”和“叩板扉”表现了时间的迅速和与友人的随意交往。接着诗人展示了自己在山上的生活细节——用玉泉水煮饭,并尝试穿丝葛制成的仙服。这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从玉泉到擎天柱,再到寻找和欣赏那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以及最终的回归和享受隐居生活的宁静。这些描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与世俗世界的隔离,即便身处江畔,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不因外界干扰而失去内心的平和。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心灵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