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睡曾著,行庭思转清。
城乌临远曙,楼雁过高晴。
客子木绵敝,居人水火争。
时平盛禾黍,一饱答西成。
夜起
长夜睡曾著,行庭思转清。
城乌临远曙,楼雁过高晴。
客子木绵敝,居人水火争。
时平盛禾黍,一饱答西成。
注释:
- 长夜睡曾著:长夜未眠。著,通“着”,即“睡”的意思。
- 行庭思转清:行走在庭院中,思绪变得清新。行庭,意为行走于庭院之中。
- 城乌临远曙(shǔ):城边的乌鸦迎接远处的黎明。城乌,泛指城边的乌鸦。
- 楼雁过高晴(cháng):高楼中的雁群飞向高远的天空。楼雁,泛指楼中的大雁。
- 客子木绵敝(bì):客居之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木绵,指棉布。
- 居人水火争(zhēng):居民之间因争夺水源和火源而发生纠纷。水火,分别指水源和火源。
- 时平盛禾黍(shǔ):此时天下太平,庄稼丰收。时平,意为天下太平。
- 一饱答西成(dá):满足地吃一顿,以回应西周的胜利。答,回应、报答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夜晚起床后的所见所感的诗。首句”长夜睡曾著”表达了作者深夜不眠的情景;第二句”行庭思转清”则描绘了作者行走于庭院时心境的宁静与清醒;第三四句”城乌临远曙,楼雁过高晴”通过描写城边乌鸦和高楼上的雁群,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第五六句”客子木绵敝,居人水火争”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居住环境中的贫富差距和矛盾冲突的感受;最后两句”时平盛禾黍,一饱答西成”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丰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