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逢人口是碑,思莼且未及瓜期。
高山流水赓馀韵,何武原垂去后思。
【注释】
①何武:东汉人,少有志节,为州从事时因直言不讳被免官。后隐居家乡,以清贫自守。
②“高山”句:指《广陵散》。相传古代琴曲《广陵散》的末章就是用“流水”伴奏而作的。余韵,指此曲所剩的音乐余味。
③“何武”句:指《广陵散》中最后一句诗:“余不復能作此声,愿子还吴吟四声。”
④“且未”句:即指《广陵散》中的“思亲”一章,说莼菜虽好吃,但还没有到吃它的时候(因为那时作者还未归家)。
⑤“高山”句:意谓自己虽已归隐,但思念友人的心情如《广陵散》余音缭绕。
⑥“何武”句:指友人何武归隐后,仍怀念着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是诗人在友人何明府告归侍养时赠给友人的一首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韵味无穷。
开头两句写朋友离别的情景。首句说到处都听到人们议论的是“碑”。原来古人常把碑文刻于墓上,故称碑。“碑”字既指碑文,也兼指碑石本身。次句说想品尝莼羹,却又赶不上莼羹上市的时节。这里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将离别与莼羹联系在一起。“思莼”一词,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两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因为“思莼”而“未及瓜期”,说明诗人此时身居异乡,心悬故里,不能不有所思念。
颔联写友人归去之后,自己思念他的心情依然绵绵不绝。上句说《广陵散》的余韵仍在耳边回荡,下旬说友人离开以后,自己的思念之情依然如《广陵散》般不绝如缕。《广陵散》原为古琴名曲《广陵散》的尾章,后人据此引申为思友之情。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上句说友人虽然已经辞官回家隐居,但仍然念念不忘当年与自己同游的情谊。下旬说自己之所以如此思念友人,是因为友人离去之后,自己仍然怀念着他。这两句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感慨。上句说友人虽然已经回到家乡隐居起来,但仍然怀念着自己。这句意思是说朋友虽然已经离开了自己,但自己仍然时刻想念着他。下旬说自己虽然已归隐山林,但思念友人的心情依然像《广陵散》一样不绝如缕。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诗人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