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二月春,客路倍精神。
尺一凤鸾檄,东南社稷身。
自盟酬圣主,谁肯负劳臣。
去去滇池上,无烦忆海滨。

【注释】

韩江:即韩江,流经广东、江西等地。二月春:指春天二月。客路:指旅途。倍精神:加倍地振奋精神。尺一凤鸾檄:汉制,皇帝征召大将出征,要给大将写一份“凤鸾檄”,即用凤鸟和鸾鸟作图案的诏书。东南:泛指南方地区。社稷身: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自盟:自我约定或誓言。酬圣主:报答贤明的君主。谁肯负劳臣:谁会辜负辛勤的臣仆。去去:匆匆,赶快。滇池:今云南昆明市一带,在古时属益州郡管辖。无烦忆海滨:不要惦记海上。

【赏析】

韩江是粤西一条大河,它从南雄、翁源、英德、连县流入广西,又东流至梧州,再往东折而北流至桂林,然后折而西南流到柳州,再往西南流经南宁,又往南流到合浦入海。韩江流域在唐代称为岭南道,治所在广州。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黄子吉的。黄子吉是当时岭南节度使张九龄部下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奉诏赴任,诗人为他送行,并作此诗以寄赠。

首联点出时间地点,交代了送别的背景。韩江之畔二月春光明媚,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们出游的最好季节。因此,黄子吉奉命赴任,正好借这美好的时光,去江南巡视边防。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言简意赅,既表明了朝廷对黄子吉的信任,又表达了黄子吉的责任感。“东南”二字,既是指南方,又是代指国家的南方地区。“社稷身”,则是指江山社稷的安全与利益。这是诗人对黄子吉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朝廷的高度忠诚。

颈联是全诗的重点。“自盟酬圣主”,是说黄子吉应该像古人那样,自己立下誓言,报效皇上,报答贤明的君主;“谁肯负劳臣”,则是说天下没有一个人会忘记这位辛苦为国家尽忠效力的臣子。这两句诗,既是对黄子吉的鼓励,又是对朝廷的歌颂。

尾联是全诗的收束。“去去滇池上”,是催促黄子吉快马扬鞭,前往滇池上任。“无烦忆海滨”,则是让黄子吉不要牵挂南方海滨的家乡亲人。这一联既是对黄子吉的安慰,又是对朝廷的表白。

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既有对黄子吉的勉励和祝愿,又有对朝廷的忠诚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