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已厌倦,况复多扼塞。
日南僻远地,实藉此为国。
暑雨溪谷盈,深树崖崦窄。
断虹收晚照,百里带暝色。
獠人瞻使轺,方舟齐众力。
为言前朝初,此地交兵革。
至今空山中,鬼哭阴雨夕。
所愿职贡修,吾侬甘服役。

【注释】

獠:古代西南各族的统称,这里指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隘:险要。

山行已厌倦,况复多扼塞:山路已经令人厌倦,更兼道路狭窄。

日南僻远地,实藉此为国:日南是偏僻遥远的地方,确实是国家的边陲之地。

暑雨溪谷盈,深树崖崦窄:盛夏时节,雨水充盈着溪涧山谷;密林深处,山崖幽暗而狭隘。

断虹收晚照,百里带暝色:残阳如血,天边渐渐昏暗起来。

獠人瞻使轺,方舟齐众力:少数民族的人们望着朝廷使者的船驶来,一齐协力划桨。

为言前朝初,此地交兵革:他们诉说的是前朝开始的时候,这片土地就成为兵戎相见的战场。

至今空山中,鬼哭阴雨夕:直到今日,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荒山仍然荒凉无人烟,只有阴雨之夜,鬼哭声声。

所愿职贡修,吾侬甘服役:我期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恩赐,愿意为国家效力。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大历年间(768年),当时作者在岭南任职。诗中通过叙述日南郡一带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向往之情和渴望得到皇帝赏识的心情。全诗以“獠”字为线索贯穿全篇,从日南僻远地出发,经过山行艰险、瘴气难耐,再到日落时分的山林阴雨,最后到鬼哭空山,描绘了一幅幅壮阔而凄凉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山行已厌倦,况复多扼塞”,开篇便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山路之艰难早已让人心生厌倦,更何况还要经过许多险要之地。这一句既写出了山路的艰难险阻,又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日南僻远地,实藉此为国”,进一步强调了日南的重要性。作为国家的边陲之地,日南承担着保卫国家的责任。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日南地理位置的认识,也流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关切。

颔联“暑雨溪谷盈,深树崖崦窄”,描写了夏日暴雨后的景象。溪涧山谷被雨水充盈,密林深处,山崖幽暗而狭隘。这一联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为后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颈联“断虹收晚照,百里带暝色”,则将视线转向天空,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残阳如血,天边渐渐昏暗起来,仿佛整个天地都被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一句不仅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

“獠人瞻使轺”,诗人转而描绘少数民族的人们。他们望着朝廷使者的船驶来,齐心协力划桨,表现出他们对朝廷的敬仰和忠诚。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恭顺,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含义。

尾联“为言前朝初,此地交兵革”和“至今空山中,鬼哭阴雨夕”,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们诉说的是前朝开始的时候,这片土地就成为兵戎相见的战场。直到今日,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荒山仍然荒凉无人烟,只有阴雨之夜,鬼哭声声。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最后两句“所愿职贡修,吾侬甘服役”则是诗人的期望和表态。他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恩赐,愿意为国家效力。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川河流的自然景观,又有战争冲突的历史背景,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