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越水望悠悠,课最承恩别凤楼。
身世流年双短鬓,江湖宦迹一虚舟。
孤帆细雨黄塘路,红树清霜玉硖秋。
闻说石门碑未朽,凭谁千载企前修。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燕山越水望悠悠,课最承恩别凤楼。
  • “燕山越水”:指的是地理位置在北方的燕山和南方的越地。
  • “悠扬”:形容视线远望时,时间或空间感觉漫长而遥远。
  • “课最”与“承恩”:表示学业成就卓越,获得皇帝特别恩宠。
  • “别凤楼”:指离别凤凰楼,可能暗示着离别后对过往的回忆或不舍。
  1. 身世流年双短鬓,江湖宦迹一虚舟。
  • “双短鬓”:指人的两鬓已变白,象征岁月的流逝。
  • “流年”:时光流逝。
  • “江湖”:比喻仕途或生活经历,泛指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虚舟”:像漂浮的小船一样,比喻人生如水上浮萍无定处。
  1. 孤帆细雨黄塘路,红树清霜玉硖秋。
  • “孤帆”:孤单的帆船。
  • “细雨”:小雨,天气阴沉,给人以凄凉之感。
  • “黄塘路”:“黄塘”可能是指地名,也可能暗指黄色的秋天。
  • “红树”与“清霜”、“玉硖”:描述一种秋天特有的景象,即树叶由绿转黄,再变为红色,最后飘落,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同时,伴随着清新的寒霜和晶莹的露珠,增添了一份秋意的清冷和美丽。
  1. 闻说石门碑未朽,凭谁千载企前修。
  • “石门碑”:传说中的一块能够记录历史、见证时间的石碑,代表着不朽和永恒。
  • “未朽”:指这块石碑至今依然存在。
  • “千载”:一千年的时间跨度。
  • “企前修”:仰望过去,希望未来能有人效仿前人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成就的回顾。从第一句到第四句,诗人通过描绘燕山越水和课最承恩的场景,抒发了对过去学习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特别是“双短鬓”与“一虚舟”的使用,形象地展示了岁月流转带来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接着的四句则通过描绘细雨中的黄塘路以及秋天的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对“石门碑”的提及,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