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沙崩出岸痕,长途泥滑水流浑。
经秋客路连千里,到处人家聚一村。
乞老馀骸怀未得,看山病眼恨先昏。
楚云湘树啼猿处,风雨凄凉合断魂。
【注释】
萍乡道中遇雨:在江西省萍乡县的古渡口遇到了大雨。
王伯安:作者友人王仲闻,字伯安,号雪窗。
沙崩:指河床被冲刷崩塌。
泥滑水流浑:道路泥泞,河水浑浊。
经秋:经过一个秋天。
客路:旅途中的道路。
乞老余骸:乞求留下衰老的躯壳。
看山病眼恨先昏:看到山景而眼力衰退,感到十分遗憾。
楚云湘树啼猿处:楚地的云和湘江边的树,都传来猿猴的哀鸣声。
【译文】
古渡口沙堤崩塌露出岸来的痕迹,长途跋涉泥泞难行,水流混浊不堪。
经过一个漫长的秋天,旅人的道路连接千里之外,到处都是聚居的小村庄。
乞求留下衰老的躯体,怀才不遇,未能如愿以偿,只能看着青山叹息,感叹自己的眼睛已经因为年老失明而看不清。
楚国的云彩和湘江边的树木,都在猿鸣声中哭泣,风雨凄迷,令人心情悲凉。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刘克庄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留守司参议官。他在途经湖南时遭遇了一场暴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首联“古渡沙崩出岸痕,长途泥滑水流浑”,写诗人经过古渡口,只见岸边的沙堤崩塌了痕迹,泥泞的路途使得水流变得浑黄不清。这两句诗既描绘出沿途艰难险阻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颔联“经秋客路连千里,到处人家聚一村”,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经历的漫长旅程。他经过了一个秋天的长途跋涉,最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乡村。这一联诗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揭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乞老馀骸怀未得,看山病眼恨先昏”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渴望得到一份官职来安定晚年的生活,但始终未能如愿;同时,他也因长时间观察山景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开始感到痛苦。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的坎坷仕途,又展示了他孤独无助的心态。
尾联“楚云湘树啼猿处,风雨凄凉合断魂”则是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景色时的感慨之词。他看到了楚国的云彩、湘江边的树木,都伴随着猿猴的哀鸣声在风雨中摇曳。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凄凉而孤独,仿佛要断裂一般。这一联诗句既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担忧。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又传达了他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