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犹未到,已见石嶙峋。
落日照梵宇,秋风吹葛巾。
宾朋多旷达,云物任鲜新。
丽藻逢支遁,吾侪愧许询。

【注释】

  1. 祥:指王祥,晋代人。王祥字寿郎,琅笽人。少而丧母,事亲至孝。继母不慈,常使出外求食。祥虽在外,每取食必熟炊,为乡里所称赞。王祥尝乘船从师学道,岸上有一黄衣童子向其招手,问:“汝何来?”祥曰:“闻父在京,寻师而来。”童子曰:“我王祥也,闻汝孝于亲,故来相试。若说父处,当使汝还家。”言讫不见。后王祥事母愈谨,终于称孝。
  2. 太平:天下安定无事。未:尚且。犹:同“犹”。石嶙峋:石头高耸的样子。嶙峋,形容石头的高低不平、参差不齐。
  3. 落日: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梵宇:佛寺。
  4. 葛巾:用葛布做的巾子。葛布是夏天常用的一种丝织品,质地粗厚,可以遮阳,也可以挡风。
  5. 云物:云朵和景物。鲜新:颜色鲜明。
  6. 支遁:东晋僧人慧远之弟子,以学问渊博著称。支遁在庐山开讲,王羲之听了以后感叹地说:“今听《逍遥游》,始知圣人之道,所以能无累乎!”
  7. 丽藻:华美的文采。逢:遇到。支遁:东晋僧人慧远之弟子,以学问渊博著称。支遁在庐山开讲,王羲之听了以后感叹地说:“今听《逍遥游》,始知圣人之道,所以能无累乎!”
  8. 吾侪:我们。许询:东晋文人许询,字敬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曾与谢安一起隐居剡溪(今浙江嵊县西南)。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者席上对友人王祥的劝勉。首二句写景,点明赠别时王祥已是一位颇有声望的隐士;三、四两句写情,写王祥对人间世事已无所挂碍。以下五、六两句写景,写王祥在佛殿前悠然自得的神态;最后两句点明赠别时王祥已是一位颇有声望的隐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祥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当时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