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百本循墙树,六月曾教落翠阴。
乍到只疑天竺国,坐来元是比丘林。
森森古殿丹青剥,细细苔花锦绣侵。
读罢楞岩时纵步,间关何处语幽禽。
【译文】
进门时只见百株树木顺着墙边生长,六月时节曾教人领略过绿荫清凉。
初来乍到只当是天竺国,坐久了才发觉这里原来是佛家林地。
殿宇森严古色古香的丹青被剥落,苔藓上细细长出的花如同锦绣一般。
读完楞伽经后信步闲行,不知何处有鸟语幽深。
【注释】
樾径:樾(yè)径:指寺院前的小路。
入门百本循墙树:入门:进入寺院
百本:百株
循墙树:顺墙边的树
六月曾教落翠阴:六月:农历六月,即夏季
曾教:曾经教导
落翠阴:绿荫清凉
乍到只疑天竺国:乍到:刚刚来到这里
只疑:以为
天竺国:佛教传说中的印度
元是比丘林:元:原来
比丘:出家人,僧侣
是:等于
比丘林:佛家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森森古殿丹青剥:森森:高大而密集的样子
古殿:古老的殿堂
丹青:壁画
剥:脱落
细细苔花锦绣侵:细细:细小而密集的样子
苔花:苔藓上的花朵
锦绣侵:像锦绣一样蔓延
读罢楞岩时纵步:楞岩:《楞伽经》中的楞伽山,山上建有楞伽寺。
时纵步:随意漫步
间关何处语幽禽:间关:声音低沉
何去处:什么地方
语:呼唤
幽禽:栖息在幽静处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以入寺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初至楞伽寺时的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首联写寺外景物,次联写入寺后的所见所感,末联写游寺后的所思所想。全诗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既写出了楞伽寺的环境,也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