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日吴家到,吴门使者来。
书才片纸读,泪已万行摧。
佩有兰堪赠,衣知薜共裁。
梅花江路满,一酌向谁开。
【注释】
楚日吴家到:指王维在长安时,与友人吴筠相会。吴筠,字休鸾,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为玄宗赋《游仙》,后因事谪迁。天宝初年,吴筠被召还长安,途经楚州时,王之涣去拜访他。
吴门使者来:指诗人自长安往江南探望亲友。吴门,即苏州,今江苏苏州。
书才片纸读:王之涣的诗多以五七言绝句见长,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都是七言绝句,此诗亦然。
泪已万行摧:指读到朋友书信,感动得热泪满颊。
佩有兰堪赠:意谓友人吴筠所佩带的兰花,足以赠送。古人常以佩饰赠友,这里用典。
衣知薜共裁:意思是说,知道吴筠的衣服是薜荔(一种香草)做的。薜荔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它作衣服的装饰物。
江路满:指梅花盛开,满山遍野。江路,指从长安到洛阳的江南水路。
一酌向谁开:意为只有自己独酌无朋,向谁说酒话呢?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王之涣于唐开元中前后两次出塞,第一次是开元十四年(726),随军出塞至幽州;第二次是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出塞至灵武(今宁夏银川市西北)。此诗当为出塞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与吴筠会面。楚州在今江苏省淮安县南,古称“楚”,故称“楚州”;吴筠是越州山阴(今浙江嵊县)人,故称“吴家”。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从长安来到我的家乡,我远道来访你。“楚日吴家到”,一个“到”字把两人相见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四两句写收到吴筠的书信,不禁热泪盈眶。王之涣与吴筠是老友,他们曾在长安相遇,并一起游赏过名胜古迹,这次重逢,使两人不胜欣喜。然而,由于当时安禄山正想谋反,所以王之涣不得不远离故土,出外从军。如今,吴筠也来到江南了!这怎能不使王之涣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可是偏偏这时下起了大雪,两人只好在旅馆里等待。等到雪停了,两人走出屋外,只见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窗外一片银白世界。于是两人便踏着积雪到郊外游玩去了。可是,当他们走到半路时,忽然下起一阵大雪来,而且越下越大。他们只好躲进一个破庙里避雪。正在他们商量是否继续前进时,忽听得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连忙躲进一个山洞里,只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说话声……原来,大雪压塌了许多房舍,许多老百姓躲在山洞里躲避灾难。这时,两个老朋友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起来……
五、六两句写听到吴筠的死讯,悲愤填胸,泪水难抑。“书才片纸读,泪已万行摧。”这两句的意思是:接到你的信后,我打开一看,只见信中只有短短几行字而已。这几行字对我是何等重要呵!可我现在却读不完,因为泪水已经止不住啦。“才片纸读”,说明吴筠来信写得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王的深情厚谊。“泪已万行摧”一句,更充分表现出两人见面时的悲欢之情。“摧”字用得极为恰当。眼泪太多,简直难以抑制。“泪”和“摧”这两个动词都十分强烈地表现了两人见面时的情景。
七、八两句写想到吴筠生前所穿的衣裳。因为吴筠爱穿薛荔做成的衣服,所以这里说:“佩有兰堪赠,衣知薜共裁。”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知道你爱穿薜荔做成的衣服,所以我送你一件薜荔做成的衣服吧。薜荔是一种香草,可以制衣裳。“知薜共裁”,表明两人关系亲密。“佩有兰”两句,不仅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独酌无伴,向谁开口喝酒?“梅花江路满,一酌向谁开?”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梅花开放,江路两旁布满了梅花。我一个人喝着闷酒没有伴侣啊!“一酌向谁开?”问的是没有人能和自己一同饮酒。“开”字用得极其准确。梅花开放,本应有人欣赏,但自己却没有人相伴,所以只能独自对着梅花喝闷酒了。“一酌”,是古代的一种饮酒方式。一个人端起酒杯来饮酒,叫“一酌”。这里的“一酌”二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借“一酌”一词来抒写自己的孤寂心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相逢,后两句写送别。全诗感情真挚、沉痛、自然,不加任何雕琢修饰。作者通过写与吴筠的会见和分别,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无限的思念。语言朴素流畅、自然贴切,充分显示了盛唐诗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