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经纶志,今为廊庙材。
风烟镇山在,竹树野堂开。
隐几浮苍霭,携书映紫苔。
蹊涂茅塞久,烦与辟蒿莱。
【注释】
赠朱镇山:送给朱镇山。朱镇山,作者的好友,字子美。
君有经纶志:你胸怀经世治国之才。
今为廊庙材:如今你成为朝廷的栋梁材。廊庙,指朝廷;材,才能。
风烟镇山在:山峦如画,烟雾缭绕,仿佛一座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
竹树野堂开:山中幽静处,有座茅屋,四周竹林、树木环绕。
隐几浮苍霭:坐在竹木搭建的矮几旁,仰望青翠的山色。
携书映紫苔:手拿书籍,映照着紫色的苔藓。
蹊涂茅塞久: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小路上长满了茅草。
烦与辟蒿莱:烦请你铲除这些杂草,让道路畅通无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朱镇山的才德与为人,后两句写送别的情意,最后以请其扫道作结,言简意深,情感真挚。
首句“君有经纶志”,即朱镇山怀有治理天下的宏伟抱负;次句“今为廊庙材”,即朱镇山已经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两句合起来说,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殷切期望与高度赞扬。“经纶”原指经纬、筹划,这里泛指治理国家的大业。“廊庙”指朝廷,这里借指国家大事。“材”指人的能力,这里指的是治国的才干。这两句话,一扬一抑,先赞美后勉励,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三四句写景。“风烟镇山在”,“镇山”,指高大的山峰或山脉。“风烟”指山间云雾,也比喻险恶的环境。这两句意思是:山峦如画,烟雾缭绕,仿佛一座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诗人把山峰拟人化,赋予它一种威严、崇高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又烘托出他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竹树野堂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使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五六句写友情。“隐几浮苍霭”,“几”是矮几,“浮苍霭”指抬头仰望青翠的山色。这两句是写友人在山中茅屋前的情趣。“携书映紫苔”,“携书”指拿着书卷,“紫苔”指长在石上的青苔,这两句描写友人在山中茅屋中的清雅生活。
七八句写离别之情。“蹊涂茅塞久”,意思是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小路上长满了茅草。这里用“久”字,说明路途坎坷,难以走通,暗喻仕途艰难,友情不易保持。“烦与辟蒿莱”,意思是烦请你铲除这些杂草,让道路畅通无阻。这两句既是劝慰,又是对友人的期望,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爱护,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事业的自信与坚定。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友人比作高山峻岭、茂林修竹、幽静茅舍,表现出对他才华的赞赏和对他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对山川、茅舍、道路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诗人还通过劝解友人铲除杂草、让道路畅通无阻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