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舣舟谢子港,正见庐山水面横。
隐隐香垆浮紫翠,茫茫彭蠡荡虚明。
云烟谁辨东西寺,道路空悬去住情。
三日船头看不尽,兹游真足冠平生。
【注释】
望庐山:诗人登高远眺,遥想庐山的景色。
舣舟:停船,指停船在谢子港。谢子港:地名。谢灵运曾在此建别墅,故名。
香垆:烧香的地方,这里泛指山间小庙。
紫翠:形容山间的青翠颜色。
彭蠡:古地,即今江西鄱阳湖一带地区。
云烟:云雾缭绕,指庐山云雾缥缈,时隐时现。
东西寺:指东、西两面的寺庙。
云烟:云雾缭绕,指庐山云雾缥缈,时隐时现。
去住情:离别之情,指诗人欲离开此地的心情。
三日:指游赏的时间。
兹游:这次游览。
冠平生:超过平生,意指这次游览胜过以往任何一次的游览。
【译文】
长夏期间停船于谢子港,正巧看见庐山水面横陈眼前。
隐隐可见山腰处的小庙浮现在苍翠山色之中;茫茫一片,庐山如明镜般映照着湖水。
云雾缭绕,不知哪是东边还是西边的寺庙;道路空荡,只有离别与停留的情绪相伴。
三日时间,船头看不尽那美景,这次游历真让人感到心满意足,比平生任何一次出游都更值得骄傲。
【赏析】
此诗首句“长夏舣舟谢子港”,点明题旨,交代了游历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谢子港是庐山上一个著名的景点,诗人乘舟停泊于此,正巧看到庐山水面平铺在眼前。
“正见庐山水面横”,写诗人在船上远望庐山的情景。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深厚的意味。诗人通过“横”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山峰起伏连绵的宏伟气势。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庐山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隐隐香垆浮紫翠,茫茫彭蠡荡虚明。”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隐隐香炉”、“茫茫彭蠡”分别用来形容山腰处的小庙以及整个庐山的壮阔景象。其中,“隐隐”和“茫茫”都是形容词,用以形容景物的模糊不清或广阔无边。而“香炉”和“彭蠡”则分别指代了庐山中的某个景点或地貌特征。这两句话通过对庐山山水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云烟谁辨东西寺,道路空悬去住情。”这两句诗则是在描绘游人行旅的感受。在云雾缭绕中,诗人难以辨别方向,只能依靠直觉来寻找目的地。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旅途中的种种离愁别绪,这种情感既源于对未知旅途的担忧和恐惧,也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这些情感使得整个游历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且充满诗意。
“三日船头看不尽,兹游真足冠平生。”最后两句则是总结全文,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览经历的高度评价和自豪感。他认为这次游历不仅使他看到了庐山的美景,还让他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因此,他认为这次游历足以让他在一生中都感到无比满足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和游人的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