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倾城拥使车,柳深花暗重踌躇。
旌摇日月明淮水,帐卷风云接楚墟。
春馔正宜供竹笋,秋羹何用叹鲈鱼。
乐羊不废中山绩,漫有文侯满惬书。
【注释】
冠:帽子。冠盖:官帽和车盖。倾城:满城。拥使车:簇拥着使者的车马。踌躇(chú chí):犹疑、犹豫,徘徊不前。旌(jīng)摇:旗帜飘扬貌。日月:指太阳和月亮。淮水:指淮河,古地名。帐卷:帐篷被风吹动的样子。风云:云彩和风。接:接连不断。竹笋:嫩笋。鲈鱼:指鲈鱼脍。乐羊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因劝国君勿弃中山而遭谤毁。文侯:晋文公,名重耳,曾为公子时在赵地流亡,后返晋国执政。惬(qiè):满足,愉快。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全诗分三层写景抒情,首四句先写张汝祯来京,京城为之轰动;次四句再写他离京时的依依不舍;末四句又写他对归隐的向往及与文侯相仿之志。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清雅。
起笔“冠盖倾城拥使车”二句,写张汝祯的到来,使得京城为之震动,士人争相瞻仰。冠盖,指官员们的帽子和车子,这里代指官员。倾城,倾都,形容人数之多。拥使车,簇拥着他的车子。“柳深花暗重踟蹰”,是说柳暗花明之处,他迟迟不愿走。这两句既写张汝祯的显赫地位,又表现了他恋恋不舍的心情。
三、四两句写送行的场面。旌旗飘荡,日月交辉,淮水滔滔,楚墟连绵。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含有虚意。“旌摇日月明淮水”,是说旌旗随风摇摆,好像日月也晃动了一样,写出了送行者的情态和气势。“帐卷风云接楚墟”,是说帐篷卷起如同风云般接上楚地的墟落。“帐卷”二字极富动感,将离别之情写得更为强烈。
五、六两句,写别宴的情景。春日里应节的竹笋正是供客食用的好菜,秋日则鲈鱼脍正合宾客口味。诗人以这两个物事作比,说明张汝祯对这次别离的留恋之深以及他对家乡的眷念之切。这两句用典贴切,含蓄蕴藉。
诗人又从张汝祯的身世说起,表达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乐羊不废中山业”是借用战国时期乐羊子的故事,乐羊子为了救中山百姓,不惜舍弃儿子,终得安居。“漫有文侯满惬书”,意思是说,就像文侯那样,我也能像他一样得到一个满意的结局。这两句是借张汝祯之口说出自己的心声,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政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