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省清斋此日同,闻歌白雪枉诗筒。
瑶坛玉殿虚无里,翠盖金舆想像中。
阶下莓苔侵暮雨,苑边杨柳入春风。
低栖鹳鹤休飞去,对尔忘机学海翁。
注释:
奉和白楼太宰斋居
画省清斋此日同,闻歌白雪枉诗筒。
瑶坛玉殿虚无里,翠盖金舆想像中。
阶下莓苔侵暮雨,苑边杨柳入春风。
低栖鹳鹤休飞去,对尔忘机学海翁。
译文:
在画省的清凉斋舍,今日我们一同相聚,听闻歌声后,我写下了一首诗。
瑶台玉殿虽然虚无缥缈,但想象中却如同在眼前。
庭院中长满了青苔,被晚风吹动着;苑囿边的柳树已经发芽,春风拂过。
低矮的鹳和鹤不要飞走,它们在这里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你就像那些学海中的老翁一样,与世无争,与物无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奉和白楼太宰斋居时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人以画省清斋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这里没有繁华的喧嚣,只有诗人们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没有世俗的纷争,只有心灵的交融和共鸣。这种氛围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人以“闻歌白雪枉诗筒”为开端,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这里的“白雪”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一首诗歌,它描述了冬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欢聚之情。而“枉诗筒”则是指诗人听到歌声后,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
诗人以“瑶坛玉殿虚无里”为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画省清斋的景象。这里的“瑶坛玉殿”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它们虚无缥缈、神秘莫测。而诗人则用它们来比喻画省清斋中的美景,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诗人以“翠盖金舆想像中”为第四句,描绘了画省清斋中的交通工具。这里的“翠盖”指的是绿色的轿子,象征着和平与繁荣;而“金舆”则是华丽的车子,象征着尊贵与荣耀。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让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
诗人以“阶下莓苔侵暮雨”为第五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色。这里的“阶下”指的是阶梯之下,象征着诗人所处的位置;而“莓苔”则是一种生长在阴暗角落的植物,它们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一细节既体现了画省清斋的幽静,又展示了自然之美。
诗人以“苑边杨柳入春风”为第六句,描绘了园外的风景。这里的“苑边”指的是花园的边缘,象征着诗人所在的位置;而“杨柳”则是一种生长在春天里的植物,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诗人以“低栖鹳鹤休飞去”为第七句,描绘了画省清斋中的动物。这里的“鹳鹤”指的是生活在画省清斋附近的鸟类,它们在诗人的注视下安静地栖息。这一细节既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又展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人以“对尔忘机学海翁”为第八句,表达了他对画省清斋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忘机”指的是忘却一切杂念,专注于某件事情;而“学海翁”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翁,他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这一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画省清斋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在这片净土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