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初开晓仗移,佩环趋向玉阶辞。
行舟惯见巴江险,策马何愁蜀道危。
花满锦城迎望远,诗成彩笔得归迟。
只今帝载须才俊,还看夔龙集凤池。

【诗句释义】:

  1. 阊阖初开晓仗移,佩环趋向玉阶辞。
  • “阊阖”是古代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比喻皇帝的宫殿。“晓仗”是早晨的仪仗。“佩环”代指皇帝。“玉阶”是宫殿台阶上的玉石栏杆。“辞”是告别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江编修在皇帝面前告别的情景。
  1. 行舟惯见巴江险,策马何愁蜀道危。
  • “行舟”指船只行驶。“巴江”是指长江流经四川地区的一段河流,即嘉陵江。“蜀道”指的是从四川到陕西的路上的山路。“策马”指骑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江编修熟悉巴江险境和不畏蜀道艰险的情感。
  1. 花满锦城迎望远,诗成彩笔得归迟。
  • “花满锦城”形容成都(古称“锦城”)的繁华景象。“迎望远”指观赏远处的风景。“诗成彩笔”用来形容诗人的文采飞扬,如同用五彩的笔触绘画一般。这句诗描绘了成都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才华。
  1. 只今帝载须才俊,还看夔龙集凤池。
  • “帝载”指皇帝的朝廷。“才俊”是指有才能的人才。“夔龙”和“凤池”都是古代用来比喻贤人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现在皇帝的朝廷需要有才能的人,就像古代的夔、龙一样聚集在凤池中一样。

【译文】:

  1. 清晨时分,皇宫的大门缓缓打开,皇帝的仪仗队开始出发。我佩戴着华丽的装饰,走向玉阶,向皇帝告别。

  2. 我乘坐船只习惯了巴江的险峻,骑马也毫不担忧蜀道的危险。

  3. 成都的繁华景象让我陶醉,我的诗歌如同五彩的画笔般绚丽多彩。

  4. 现在的皇帝朝廷需要有才俊之士,就像古人的夔龙和凤池一样聚集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江编修离开京城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而庄重的场合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对成都美景和才俊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事业成功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