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谁云不自由,一官湖水又扁舟。
匡庐五老知君意,不用逢人问去留。

诗句原文:

行止谁云不自由,一官湖水又扁舟。
匡庐五老知君意,不用逢人问去留。

译文:

行走或停留,谁又知道这不是一种自由选择?身在官场,我就像一只在湖面上漂泊的小舟。
庐山的高人了解你的心意,你无需向他询问去留的问题。

注释:

  1. 行止:指行为和停留的地方或状态。在这里,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和自由选择的思考。
  2. 谁云:谁说。这里表示“谁又能说得清楚”或“谁能说”的意思。
  3. 一官:指官职,此处指诗人所担任的官职。
  4. 湖水:泛指水域,这里可能指的是湖泊。
  5. 扁舟:小船,这里形容诗人的生活环境或心境,即像小船一样在生活的湖泊中漂泊。
  6. 匡庐:庐山的古称,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7. 五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位仙人,常居住于昆仑山,是神仙的象征。在这里,诗人用“五老”来比喻那些理解并支持他的高人。
  8. 知君意:了解你的想法或心意。
  9. :遇见,这里是“需要”的意思。
  10. 去留:去还是留,这里可能是指是否离开当前的工作或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方献夫对于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身处官场的不易,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以“一官湖水又扁舟”描绘了自己在复杂官场环境中的飘泊无定,而“匡庐五老知君意,不用逢人问去留”则是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体现。这里的“匡庐五老”象征着那些理解和支持他的高人,他们的存在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诗的最后一句“不用逢人问去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我定位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与责任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