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千寻渺①,危楼四面吞②。
楚山悬日月,汉水转乾坤。
寂寂虞巡远③,茫茫禹迹存④。
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

登黄鹤楼

独立千寻渺,危楼四面吞。

楚山悬日月,汉水转乾坤。

寂寂虞巡远,茫茫禹迹存。

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眼和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独立千寻渺”,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黄鹤楼高耸入云的轮廓,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座历史名楼之上,感受其巍峨与神秘。而“危楼四面吞”则进一步突出了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诗中的“楚山悬日月”和“汉水转乾坤”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楚地的山川美景与汉水的壮阔气势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慨与思考。

接下来的“寂寂虞巡远”,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这里提到的“虞巡”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巡视四方的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往昔辉煌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孤独之感的共鸣。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而有韵味。

最后两句“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更是诗人情感的高潮,他以一种豪迈而又略带无奈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这里的“吹笛下天门”不仅是一种想象,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一种追求。尽管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境,但他仍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登黄鹤楼》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山水的描绘,崔颢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