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月转明,幽人寂无语。
山空秋夜长,松露湿如雨。
注释:
- 看月:观赏月亮。
- 月转明:月亮逐渐明亮。
- 幽人:隐士,此处指诗人。
- 寂无语:静默无言。
- 山空秋夜长:秋日的夜晚,山林空阔,显得时间漫长。
- 松露湿如雨:松树上的露水湿漉漉的,像是秋雨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独自一人在秋夜中赏月,看到月亮逐渐明亮,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寂静。山空秋夜长,松露湿如雨,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和萧瑟。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情感。
看月月转明,幽人寂无语。
山空秋夜长,松露湿如雨。
注释:
【诗句释义】 杨水部,杨凝式。杨凝式的字号是凝式,他与王维、韦应物并称为“唐代三大家”。陈刚中,陈师道(1053—1102),字师道,一字无已,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内简集》、《外集》等。 风流杨水部,苦欲同登太白楼:风流的杨凝式,苦苦地想要和陈师道一起登上太白楼。 楼前一回首,四郊烟雾风飕飕:在太白楼上回头眺望,四周是烟雾缭绕,风吹得呼呼作响。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木峰:指作者的朋友孙木峰(字木峰)。 客子:游子。天边来:从天边来到。 百念:一切念头。销歇:消失、消散。 好画:好的绘画。心未灰:心里没有灰心失望。 长松高卧:形容孙木峰的为人高洁。南风清:南风清爽,比喻人正直。 幅巾氅服:指道士或隐士的装束。神思宁:精神愉快安宁。 呼毫:用笔挥毫。写麋鹿相:描绘麋鹿的形象。 石溪渚:指地名。长揖分携:拱手告别。无一语:不发一言。
弃瓢图寄国英侍御 昔人弃国如弃瓢,山中独坐风萧萧。 今我耽书好种树,虎谷棠陵未寂寥。 我有知心在南海,壶公名药长自采。 安得羽化相飞攀,笑弄沧溟歌欸乃。 注释与赏析: - 弃瓢图寄国英侍御: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通过描述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 - 昔人弃国如弃瓢,山中独坐风萧萧:诗人以古人抛弃国家如同抛弃瓢子一样的行为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
乱山两岸一江横,烟树蒙蒙雨乍晴。 乱:指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山势。 两岸:指山与山之间的分界线。 一江横:指江河在山间蜿蜒流贯。 烟树蒙蒙:指烟笼雾罩的树木和树木上笼罩着的薄雾。 雨乍晴:指雨后初晴的景象。 钓艇自来还自去:指渔舟在江中来回穿梭。来:动词,到来。还:动词,返回。 不动水禽鸣:指风平浪静时水面上的水禽不发出声音。 译文: 山势错综,两岸有江横贯,烟雾弥漫,树木被雾气笼罩。雨后天晴
冰玉篇赠徐子谦 君不见冰溪之水真如冰,洁爽不得留蛟蝇。 玉山之峰白如玉,遥见贞光荡晴旭。 我昔报恩作此行,溪容山色随双旌。 恍然置我水晶阙,胸中尘秽皆销歇。 嘉兴太守冰玉姿,出门便与溪山期。 此日归来五马散,意气不异之官时。 嘉兴之人或未知,溪童山叟皆知之。 童叟犹人或可私,山灵溪伯安可欺。 吁嗟太守真吾师,相送岂作儿女悲。 溪可渔,山可采,伐木丁丁歌欸乃。 太守百年心不悔,独恨生当明圣朝
诗句 1. 何年浮圣像: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怀念,可能是指某次重要的宗教活动或庆典中,圣像被安置或展示。"何年"暗示着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而"浮"则表示这种活动曾经是广泛参与的。 2. 二徙寺留名:这一句描绘了寺庙因为这次活动而名声大噪的情景。"二徙"可能是指两次迁移或搬迁,使得这座寺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留名"则意味着这次活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寺庙的名字被人们所记忆。 3
诗解: 寻王粲楼故址 - 寻找历史上著名文学家王粲曾居住过的楼阁遗址。 译文: 仙子乘云去不还,空余词赋落人间。 高楼试问今何处,故老相传是此山。 极目平原空怅望,侧身尘界欲飞攀。 漳沮秋净征鸿下,越客悲吟鬓已斑。 注释: - 仙子乘云去不还:仙子指王粲,他因才华出众而被视为仙人,乘云而去不再返回人间。 - 空余词赋落人间:王粲虽逝,但他的文学作品仍留世,为后人传诵。 -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 诗句:听说桃花寺 - 关键词注释: - 听说:此处表达的是作者听到关于桃花寺的传说或故事。 - 桃花寺:这是一首诗的名字,可能与桃花有关,也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代称。 -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常常象征着美丽和春天的到来,而“寺”则代表宗教场所或修行之地。 - 译文:听说桃花寺,听闻其名,便心生向往。 第二句 - 诗句:游人兴不禁 - 关键词注释: - 游人
注释: 1. 看月:观赏月亮。 2. 月转明:月亮逐渐明亮。 3. 幽人:隐士,此处指诗人。 4. 寂无语:静默无言。 5. 山空秋夜长:秋日的夜晚,山林空阔,显得时间漫长。 6. 松露湿如雨:松树上的露水湿漉漉的,像是秋雨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独自一人在秋夜中赏月,看到月亮逐渐明亮,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寂静。山空秋夜长,松露湿如雨,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和萧瑟。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从“晨风”开头,写到“万窦水声齐”,再由“老翁”“白发”收尾。诗人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十分动人,而以“老翁闲倚杖,白发照清溪”结束,又给全诗增添了几分哀婉之情。 故国之思,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登黄鹤楼 独立千寻渺,危楼四面吞。 楚山悬日月,汉水转乾坤。 寂寂虞巡远,茫茫禹迹存。 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眼和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独立千寻渺”,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黄鹤楼高耸入云的轮廓,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座历史名楼之上,感受其巍峨与神秘。而“危楼四面吞”则进一步突出了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 诗句:听说桃花寺 - 关键词注释: - 听说:此处表达的是作者听到关于桃花寺的传说或故事。 - 桃花寺:这是一首诗的名字,可能与桃花有关,也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代称。 -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常常象征着美丽和春天的到来,而“寺”则代表宗教场所或修行之地。 - 译文:听说桃花寺,听闻其名,便心生向往。 第二句 - 诗句:游人兴不禁 - 关键词注释: - 游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把握诗词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自己的观点可以合理分析或借鉴、吸收。然后注意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和常见的修辞方法,同时要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俗语等。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赏析即可。 【答案】 译文: 十年后再次踏上武夷山游览,远望景色苍茫而美丽。溪水中的细草添增了水影的清晰,紫霞环绕着洞门显得十分幽深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金台八月惊寒早,一夜清霜零白草。 - 注释: 金台:指边关或边疆地带,此处特指西域。八月:秋季的开始,通常天气转凉。惊寒早:形容天气寒冷得让人感到意外和突然。一夜清霜:一夜之间降下的冷霜。零白草:覆盖着的草地,因为霜冻而显得一片白色。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边塞景象,金台地区在初秋时节就已感觉寒意袭人,一夜之间的冷霜覆盖了草地
乱山两岸一江横,烟树蒙蒙雨乍晴。 乱:指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山势。 两岸:指山与山之间的分界线。 一江横:指江河在山间蜿蜒流贯。 烟树蒙蒙:指烟笼雾罩的树木和树木上笼罩着的薄雾。 雨乍晴:指雨后初晴的景象。 钓艇自来还自去:指渔舟在江中来回穿梭。来:动词,到来。还:动词,返回。 不动水禽鸣:指风平浪静时水面上的水禽不发出声音。 译文: 山势错综,两岸有江横贯,烟雾弥漫,树木被雾气笼罩。雨后天晴
丙午除夕 丙午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夜。 为客逢今夕,宁亲忆去年。 我客居他乡,在这除夕之夜,思念亲人,回忆过去的一年。 一尊终不醉,孤馆自无眠。 尽管美酒一杯,也难以让人沉醉,孤独地在旅店中度过这个夜晚。 家在云山外,身依日月边。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云山之外,身体却像日月一样高悬在空中。 何堪双鬓改,又值岁华迁。 怎么忍受得了两鬓斑白,又迎来了新年的来临。 【注释】: 1. 丙午年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