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冉冉欲凌空,翠竹苍松隔水东。
三洞真通溟渤外,诸天疑在渺茫中。
独怜地主来今雨,更羡山僧抱古风。
明日又从何处去,雪泥踪迹笑飞鸿。

诗句解析

  1. 游善权
    “游善”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的自指,表示游览之意。”善权”可能指的是这个地方或主题。

  2. 肩舆冉冉欲凌空
    “肩舆”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通常由两个人共同操作,其中一人在前引导,另一人在后推。“冉冉”形容其缓慢上升的样子,好像要飞起来一样。“欲凌空”则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飞翔的情感。

  3. 翠竹苍松隔水东
    描述了一种自然景色,翠绿的竹子和苍劲的松树被描述为隔着水向东生长。这里的“隔水”可能是指水面上的景象,而“东”则暗示了方向。

  4. 三洞真通溟渤外
    “三洞”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个洞天,即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处神仙境地。“真通”表明这些地方与外界的连接非常紧密。“溟渤外”则可能是指大海之外的地方,意味着那些地方与世俗世界隔绝。

  5. 诸天疑在渺茫中
    “诸天”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各种宗教或神话中的神灵世界。“渺茫中”则形容它们存在于一个遥远且模糊的空间里。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这些神秘世界的向往或是对它们的怀疑。

  6. 独怜地主来今雨
    “独怜”表达了作者对某个人的同情或偏爱之情。“地主”可能指的是这个地方的主人或者是某种领导地位的象征。“来今雨”可能是指一场及时的雨,也可能是在比喻某人的到来带来了好运或变化。

  7. 更羡山僧抱古风
    “更羡”表达了作者对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情。“山僧”可能指的是生活在山上的一位修行者。“抱古风”则表明他/她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传统的风骨。

  8. 明日又从何处去,雪泥踪迹笑飞鸿
    这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的怀念。“明日”可能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天,“何处去”则表达了对目的地的不确定性。“雪泥踪迹笑飞鸿”可能是指雪花在泥土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是飞鸿的足迹,既美丽又短暂,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旅途的艰辛。

译文

肩舆缓缓升起仿佛欲穿云层,翠绿的竹子和苍劲的松树隔着水向东生长。三洞真与外界相连,如同大海之外的地方。我独爱这里的地主带来及时的雨,更羡慕山僧保持古风。明日又将从何处离去,只留下雪泥上的踪迹让飞鸿笑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体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