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将五岳挂桐丝,翠积东山晚不迟。
阳鸟似驯芦叶性,秋虫不误蓼花期。
闭门仲蔚容非隐,对壁王郎未是痴。
怯与江涛同上下,鹿湖清浅好风吹。
归白鹿洞
虚将五岳挂桐丝,翠积东山晚不迟。阳鸟似驯芦叶性,秋虫不误蓼花期。
闭门仲蔚容非隐,对壁王郎未是痴。怯与江涛同上下,鹿湖清浅好风吹。
注释:
- 虚将五岳挂桐丝:形容山势高峻,如同悬挂在空中的五岳一样。
- 阳鸟似驯芦叶性:比喻鸟儿(可能是某种鸟类)像芦苇那样温顺。
- 秋虫不误蓼花期:指秋天的虫子不会错过盛开的花期。
- 闭门仲蔚容非隐:比喻隐居的人虽然紧闭门扉,但并不等同于真正的隐居。
- 对壁王郎未是痴:比喻对方虽看似有所作为,实际上可能并非真正有志于追求功名利禄。
- 怯与江涛同上下:表示自己的心境或处境与江涛相似,都难以自由地上下起伏。
- 鹿湖清浅好风吹:形容鹿湖的水非常清澈,风拂过湖面,带来清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以五岳为比,形容山势高峻,如同悬挂在空中的五岳一样;又以阳鸟为喻,比喻鸟儿(可能是某种鸟类)像芦苇那样温顺。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秋天的虫子和蓼花期的关系,表达了对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慨。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山势高大而不可攀登,鸟儿和蓼花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后半部,诗人则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评。他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却不敢真正地隐居,因为心中仍然有一股不甘之情。他进一步指出,那些表面上看似有所作为的人,实际上可能并不是真正有志于追求功名利禄。这种表达方式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场中的虚伪与浮躁的不满和批判。
诗人以“怯与江涛同上下”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或处境,暗示自己虽然身处江湖之上,但却无法自由地上下起伏。这种表达方式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也透露出他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和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场中的虚伪与浮躁的不满和批判。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