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雨奔雷,石桥摇欲断。
山云足下开,回头不教看。
【注释】
龙山:在山西永济县北。行:即“行路”。
百道雨奔雷:形容雨水密集,声如奔雷。
石桥摇欲断:石头砌成的桥梁因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击力而摇晃。
山云足下开:山中云雾缭绕,仿佛脚下有云层被推开。
回头不教看:回头再看时,已经看不见刚才那片山云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53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末夏初,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回洛阳途中写的。诗人由永济县北的龙山经过,看到山间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但转眼间又消失在山脚之下,于是写下此诗。
首句写山间的暴雨。“百道”指众多、连绵不断的雨,像无数条奔腾的江河一样。“奔雷”用拟人的手法,将乌云比作疾驰的骏马,形象地描绘出暴雨的迅猛之势。“石桥摇欲断”中的“摇”,既指桥身受重压而摇摆不定,也暗喻风雨的强劲,使人感觉如同要断裂一般。
次句写山雾。“足下开”三字生动地刻画出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云雾被脚下的山峰推开似的,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山势险峻,让人望而生畏。“回头不教看”表达了当诗人想要回头再看一次时,却发现山中云雾已经消散无踪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主观情感,巧妙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变幻莫测的特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暴雨、石桥、山雾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壮阔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寓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